一、信用卡欠款50萬判幾年
根據《刑法》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如果信用欠款一萬元以上,并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屬于惡意透支,構成信用卡詐騙罪。
第一百九十六條 【信用卡詐騙罪、盜竊罪】有下列情形之一,進行信用卡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明騙領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廢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惡意透支的。
前款所稱惡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催收后仍不歸還的行為。
盜竊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六條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一)明知沒有還款能力而大量透支,無法歸還的;
(二)肆意揮霍透支的資金,無法歸還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變聯系方式,逃避銀行催收的;
(四)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還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資金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資金,拒不歸還的行為。
惡意透支,數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惡意透支的數額,是指在第一款規定的條件下持卡人拒不歸還的數額或者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發卡銀行收取的費用。
惡意透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后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以免除處罰。惡意透支數額較大,在公安機關立案前已償還全部透支款息,情節顯著輕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
二、信用卡詐騙罪中信用卡的認定
2004年12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該解釋規定:《刑法》 規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業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具有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電子支付卡。可見,立法機關的意圖很明確,就是通過立法解釋進一步擴大并統一刑法意義上“信用卡”的范圍認定,即針對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發行的電子支付卡,只要其具備消費支付、信用貸款、轉賬結算、存取現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都屬于刑法意義上的信用卡。據此,我國《刑法》中的信用卡應當既包括國際通行意義上具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也包括了不具有透支功能的銀行借記卡。
惡意透支行為屬于信用卡詐騙罪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形,除此之外使用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其實都是有可能以本罪論處。一般拖欠信用卡之后經過2次催收超過3個月還是沒有還的,則會按照惡意透支來處理,結合具體拖欠的數額確定應該在哪個量刑幅度內進行處罰。
最新信用卡詐騙罪量刑標準
信用卡詐騙中惡意透支的數額怎么確定
信用卡欠8000能立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集體土地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3-09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不給撫養費怎么強制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措施有哪些
2021-03-24成年子女對父母行使探望權的限制
2021-01-10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買集資房后代子孫可以使用嗎
2021-03-25霸王條款是合同欺詐嗎
2020-11-29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競業禁止的含義是什么
2020-11-12用人單位隨意變更勞動合同合法嗎
2020-12-12第三人代為履行后怎么追償
2020-11-13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交通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01哪些屬于保險公司賠償的范圍
2020-11-20人身保險的保險費是怎么支付的
2021-01-24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