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那么經濟補償金應該給多少?法律對經濟補償金支付有什么規定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上述問題。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并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勞動法是怎樣規定辭退臨時工補償的
勞動法對辭退孕婦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輛鑒定費
2021-02-24法人代表就是董事長嗎
2020-11-08簽了拆遷協議后什么時候可以拿到補償
2021-02-03反擔保協議書
2021-01-20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集體合同的訂立主體是公司嗎
2021-02-03交強險如何支付賠款
2021-02-10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網絡保險機遇與威脅并存狀況是怎樣的
2020-11-15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土地承包的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