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曲江區律師 越秀區律師 浠水縣律師 鋼城區律師 西鄉塘區律師 滎陽市律師 金牛區律師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也逐漸提高,在當代社會,如果作為勞動者的你,在勞動關系中受到了不公平不合理的對待,你該怎么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最新的2017年勞動爭議案例,供大家參考。
案例一
代駕司機與公司未必有勞動關系
本市一家網絡科技公司主營代駕業務,通過微信等平臺發布需求信息。代駕司機可自由選擇應答,代駕費用由代駕司機直接向客戶收取,或由公司轉付。去年7-9月業務推廣期間,代駕費用全部支付給代駕司機。此后,公司收取10%-20%的信息費,下面請跟隨哈爾濱律師郭水平律師一起來看詳細內容。
去年8月30日至10月22日,沈某收到該公司發布的需求信息后從事代駕,代駕費用由公司轉付。銀行交易清單顯示,去年10月25日工資轉存700元。后雙方發生爭議,沈某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工資,并補繳社保。
沈某系代駕司機,可自主決定是否為客戶提供代駕服務,而該公司收集、推送代駕需求信息,并收取合理的信息費,二者之間并無管理與被管理的隸屬關系,不符合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沈某基于勞動關系的各項仲裁請求,缺乏事實依據,不予支持。
確認勞動關系,應準確把握勞動關系的基本特征,即勞動者向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受用人單位管理,由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其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即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工作時間和內容,勞動者應服從,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是勞動關系區別于其他與勞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的本質特征。
沈某如不能自主決定是否為客戶提供代駕服務,須按公司推送的代駕需求信息提供代駕服務,服從公司管理,符合勞動關系基本特征,則可認定雙方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案例二
無故曠工,用人單位可解除合同
王某于2014年8月進入一家信息公司從事軟件開發。雙方共同確認,今年2月1日至2月22日期間,王某請假22天(其中包括春節假期、帶薪年休假以及事假),返回新疆老家過年。其應返崗上班的日期是今年2月23日。今年2月19日,王某所在部門的經理曾與其通電話,提醒其應于2月23日回公司上班。2月22日,王某先從烏魯木齊乘坐火車到天水,后在火車上補票,于2月24日中午回到蘇州,2月25日回公司報到。2月26日,公司找到王某了解其原因,王某說春節期間購票困難,沒能及時買到火車票,故兩天沒能上班。
公司《員工手冊》規定,員工無故曠工,給予書面警告處理,1年內累計兩次書面警告,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今年3月,公司以王某無故曠工為由,根據《員工手冊》相關規定,給予其書面警告處理。因王某1年內已累計兩次被書面警告,其第一次被書面警告,是去年國慶節假期回家過節,比規定返崗時間晚了2天。公司在通知工會之后,通知王某解除勞動合同。王某對此不服,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支付違法解除合同的賠償金5萬余元。
公司《員工手冊》經過民主程序制定,并由王某簽收,對其具有約束力,王某應遵守。其2月1日開始休假時,已知返崗日期為2月23日,明知回程需要約40小時,而到2月22日才離家坐火車返程。王某選擇的返程時間和方式,不能成為其缺勤的正當理由。公司根據《員工手冊》規定,在事先通知工會的情況下,解除與王某的勞動合同,事實清楚,依據充分,程序合法。故對王某主張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仲裁委不予支持。
案例三
員工輕微違紀,單位慎用直接解除
方某于2010年3月進入一家電子公司當駕駛員。去年2月,他向公司董事長提出,請假3天提前回家過年。董事長當即表示,同意請假1天。
方某即購買了2月14日回老家的車票,并于當天上午向公司人事請假1.5天(2月14日下午至2月15日全天),但未獲董事長批準。方某表示,車票已買好,便于2月14日下午離開公司回家。公司即于2月14日發公告,以方某曠工為由將其開除。公司《員工手冊》規定“連續曠工三日(含)可以解雇”。方某不服,遂提請仲裁,請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32880元。
方某就春節請假回家過年,事先與公司董事長溝通,得到準假1天的口頭應允,履行了一定的請假手續。
結合春節期間購票困難等特殊原因,方某提前購買火車票的行為亦合常理,主觀上無故意缺勤。同時,即使依據公司規章制度,也應是連續曠工三日(含)才能解雇。而2月14日的公告顯示,方某僅存在一天半的曠工。仲裁委認為,方某違紀行為輕微,尚未達到嚴重程度,對其賠償金請求予以支持。
案例四
棄選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豈可再主張二倍工資
黃某于2008年10月與一家物業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崗位為人事主管。從2008年起,雙方先后簽訂過三次勞動合同,最后一次合同期限為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
2014年9月,經雙方協商,黃某被物業公司外派至客戶公司任項目部經理。同年12月,客戶公司終止與物業公司的物業服務合同。因無法滿足黃某繼續擔任其他項目部經理的要求,物業公司于去年5月,以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為由,單方面解除了黃某的勞動合同,并支付了相應的補償金。黃某以物業公司違反《勞動合同法》為由提起仲裁,要求支付2012年10月至2015年5月未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
黃某作為人事主管,應知曉合同簽訂的相關法律規定,其與公司簽訂的第三次合同系本人簽名,在無證據證明公司存在《勞動合同法》第26條行為的情況下,可認定該簽字行為系其真實意思的表達。
黃某與物業公司協商一致,續訂了固定期限的合同,表明其放棄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權利。事后其反悔,要求某物業公司支付兩倍工資沒有法律依據,不予支持。
《勞動合同法》第14條對于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訂立過程并未作出具體限定,勞動者可采取明示的方式行使選擇權。對于符合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情形,勞動者在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上簽字的行為,應視其選擇訂立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放棄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案例五
拒絕合理安排,違紀被解除合同無賠償
李某于2005年進入本市一家公司,雙方簽訂數份勞動合同,均約定其崗位為制造部門操作工。入職后,他在制造部壓花車間工作,后因車間訂單減少,于2013年被調至制造部復合車間。之后,李某因擅離崗位受到2次警告處分、1次嚴重警告處分。李某認可其離崗事實,其理由為車間生產用到苯、樹脂和臭氧,且未提供必要的勞保用品,致其身體受到較大傷害,出現扁桃體炎和咽炎。隨后,李某申請調崗,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安監局接李某舉報后,現場檢查認定,該公司復合車間未使用危險化學品。之后,公司考慮李某為老員工,將其從制造部復合車間調至總務部搬運崗位。但李某以身患疾病為由拒絕該安排,既不回原崗,又不到新崗位報到。因其拒不履行職責,致機器停運數小時。公司遂依據規章制度并征求工會意見后,作出解除李某勞動合同的決定。
李某認為,公司違法解除合同提出仲裁申請,要求支付違法解除賠償金。
公司規章制度制定程序合法,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可作為審理依據。李某的工作崗位不存在職業危害因素,其三次在工作時間擅自離崗,違反規章制度,公司兩次給予其警告、嚴重警告處分并無不妥。
經安監局檢查認定,該公司復合車間未使用危險化學品,李某拒絕工作安排無正當理由。公司基于妥善安置老員工目的,將其安排至搬運崗位,符合合同約定,并無過錯。但李某以自身其他疾病為由,拒絕去新崗位,也不回原崗。李某的行為嚴重違反規章制度,公司依據規章制度解除其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無須支付賠償金。(關注勞動法觀察與研究laoyousuo1)
案例六
公司規章制度制定須履行民主程序
王某于2012年6月進入一家模具公司從事銷售,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2015年2月,因王某接洽的兩家客戶倒閉,兩筆貨款無法到賬,公司依據其制定的《薪資結構及福利待遇》中銷售壞賬扣款制度,對其作出總額為5077元的扣款處理。自2015年1-10月,王某每月被扣除507.7元工資。
同年10月,王某從客戶處收到一筆760元的貨款,于當日向公司交了560元,擅將200元作為“辛苦費”予以截留。次月,公司發現后,找其談話要求返還貨款,但王某拒絕。當日,公司根據《員工手冊》相關規定,解除了與王某的勞動合同。該《員工手冊》的制定已經過民主程序、公示程序,并已向王某發放,但《薪資結構及福利待遇》未經過民主程序。王某對此不服,遂提起勞動爭議仲裁,請求公司返還工資扣款5077元,并繼續履行合同。
公司《員工手冊》的制定經過了規定的程序,并已發放給王某,對其有約束力。故其擅自截留200元貨款并拒絕返還公司的行為,違反了規定。公司作出的扣款處理決定,不能成為王某擅自截留貨款的理由。據此,公司依據《員工手冊》與王某解除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及法定程序。對王某要求繼續履行合同的仲裁請求,不予支持。
公司依據的《薪資結構及福利待遇》,未經民主程序,不能作為處罰依據。且貨款是否到賬,受多種因素影響,公司在未分清責任的情況下,要求勞動者承擔貨款損失缺乏合理性。故裁決公司返還王某扣款5077元。因此,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不僅要注意規章制度內容是否合理合法,也應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相關的民主程序。
案例七
以他人身份進單位,雙方勞動關系仍成立
馬某因身份證遺失,于2013年8月借用朋友李某的身份證進入一家電子公司上班,且其在公司也以李某自稱,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但公司未為其繳納社保。2014年,馬某在工作中受傷,因其以李某身份入職,合同上寫的是李某的信息,馬某無法以自己身份申報工傷,故申請勞動仲裁,請求認定其與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馬某雖冒用了他人名字,但其實際上是為公司提供勞動、接受公司管理,同時公司支付其報酬,雙方存在實際用工的事實,二者之間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也就是說,確認勞動關系的核心標準,是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是否存在實際用工的事實,即用人單位是否為實現生產經營目的,對勞動者進行指揮、監督和管理,勞動者是否為獲取勞動報酬自愿服從用人單位安排、提供有償勞動。
案例八
試用期不符合錄用條件,解聘獲支持
2014年3月,吳某進入本市一家科技公司任設備工程師。公司招聘時,職位描述中包含“生產部生產設備故障的維修及應急維修”等。
雙方簽訂了書面合同,期限為2014年3月28日至2017年3月27日,其中試用期為2014年3月28日至同年5月27日。雙方約定,公司根據崗位性質實行每周6天、每天8小時工作制。
2014年4月,公司設備發生故障,主管即電話通知吳某到場維修。但吳某以當日為假日、其在常州為由未到場。
同年4月的一日晚間,公司產線發生故障,當班負責人通知吳某到場維修,吳某認為該時段非上班時間也未到場。經確認,公司僅吳某一人負責設備保養、維修。
當月,公司向吳某發出《員工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通知書》,告知其在試用期間的綜合評估表現為不合格,不符合錄用條件,公司決定與其解除勞動關系。吳某不服遂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違法解除勞動關系的賠償金7000元。
以上八個案例,均是勞動關系中最為典型的案例,假如生活中的你遇到了這種問題,不要驚慌,要去尋找專業的救濟途徑,司法機關會給各位最為公平的對待,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7年勞動爭議案例,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更多法律問題可以搜索律霸,我們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解答。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適用于哪些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煤礦死亡一人如何處理
2020-11-20股權轉讓
2021-03-15電子商務法如何監管電商平臺
2021-03-15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如何理解人民調解的尊重當事人權利原則是什么
2021-01-24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又一座僅供瞻仰的神龕——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解讀
2020-11-20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保險合同的訂立
2020-12-25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2-04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機動車損失險理賠需什么材料
2021-03-14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