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在我國,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
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分別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
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因此,我國的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處罰標準是比照法定刑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對于未成年人犯罪,應當綜合考慮未成年人對犯罪的認識能力、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情況,予以從寬處罰。
第一種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30%---60%。
第二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減少基準刑的10%--50%。
二、未成年人再次犯罪如何處理
《刑法修正案(八)》第六條對累犯制度進行了修改,將不滿18周歲人犯罪,作為普通累犯的消極條件。這就意味著未成年人犯罪不再構成累犯。對于有前科劣跡的,綜合考慮前科劣跡的性質、時間間隔長短、次數、處罰輕重等情況,有以下觀點:
1、從《意見》設定這一量刑的出發點來分析,之所以要對有前科劣跡的被告人從重處罰,主要是基于其人身危險性相對較大的緣故。
2、在少年司法實踐中要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原則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基本方針,從總體上來講,對未成年人實行的是較為寬緩的刑事政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對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要一味從寬、盲目從寬,而要做到寬嚴有度、寬嚴有據。
3、從法律層面上分析,《刑法修正案(八)》雖然對累犯制度進行了修改,但是,并不當然意味著對有前科劣跡的未成年被告人不能從重處罰。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275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同時法律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訴決定后,應當對相關記錄予以封存。
三、關于未成年犯罪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共有人能單獨做抵押嗎
2020-11-11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1-03-14員工不服處罰如何解決
2021-02-14孕期女職工保護法律規定
2021-01-02如何理解涉外復婚的程序
2020-12-26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土地確權后還能建房嗎
2020-12-17農村違建房子罰款多少
2020-11-13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保單現金價值指的是什么意思
2020-11-13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保險公司變更出資人股權轉讓審批是怎么進行的
2021-02-04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