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十四條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我們可以對以上規定做以下分解:
一、“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直接故意”。即行為人不但明知自己的行為結果,并且追求了自己行為的結果。譬如說故意殺人、故意傷害。
二、“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確定的故意”。屬直接故意之一種。即行為人對行為所要產生的結果是明知的,確定的,但是依然做出了犯罪行為。譬如說為了殺害一個人,由于當時當地的情況下,要想殺死該人,必然會導致另外一個無關的人死亡,但是殺人心切,不顧一切,殺死了該人,也導致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那么行為人隊另外一個人的死亡就是持一種“確定的故意。”
三、“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間接故意”。即,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犯罪結果,或者說發生和不發生都存在可能,但是行為人沒有停止自己的行為,而是冷漠的放任結果的發生,也就是說結果發生與否,行為人都做好了接受的心理準備。間接故意造成犯罪結果的,按照故意犯罪處理。譬如說一人的行為,有可能會造成另一個人的死亡,如果行為人停止行為,就能夠避免結果的發生,但是行為人覺得無所謂,繼續自己的行為,最終造成了另外一個人的死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房屋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2021-03-10公司股東直接訴訟是怎樣的
2021-01-16公司股份是否應當作為婚前財產進行分割?
2021-02-03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只領結婚證后就離婚能要求男方賠償嗎
2020-12-21仲裁開庭對方不來賠償怎么辦
2020-12-31房產中介費有哪些收費項目
2021-03-18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社保減員能否作為勞動關系解除的條件
2021-02-13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拖欠工資是否適用仲裁時效
2021-03-02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投保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0-12-26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