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陷害是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概念,刑法中對于誣告陷害是規定了構成犯罪的。但是不是所有誣告陷害的行為都是構成犯罪的,具體還是要按照有關的構成要件和既遂標準來判斷。那么,構成誣告陷害罪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誣告陷害罪的行為表現:
首先,必須捏造犯罪事實,即無中生有、栽贓陷害、借題發揮把杜撰的或他人的犯罪事實強加于被害人。所捏造的犯罪事實,只要足以引起司法機關追究被害人的刑事責任即可,并不要求捏造詳細情節與證據。有一種觀點認為,捏造他人一般違法事實的也構成誣告陷害罪,我們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本法明文要求主觀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
其次,必須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或者采取其他方法足以引起司法機關的追究活動,告發方式多種多樣,如口頭的、書面的、署名的、匿名的、直接的、間接的等等。如果只捏造犯罪事實,既不告發,也不采取其他方法引起司法機關追究的,則不構成本罪。
再次,必須有特定的對象。如果沒有特定對象,就不可能導致司法機關追究某人的刑事責任,因而不會侵犯他人的人身權利。當然,特定對象并不要求行為人點名道姓,只要告發的內容足以使司法機關確認對象是誰就構成誣告陷害罪。至于被誣陷的對象是遵紀守法的公民,還是正在服刑的犯人,以及是否因被誣告而受到刑事處分,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誣陷沒有達到法定年齡或者沒有辨認或控制能力的人犯罪,屬于對象不能犯,仍構成誣告陷害罪。
最后,由于本罪規定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一章中,故誣告自己犯罪的,不成立本罪。
知識延伸:罪與非罪的界限
1、本罪與錯告的界限本條第3款規定:“不是有意誣陷,而是錯告,或者檢舉失實的,不適用前款規定。”所謂錯告,是指錯誤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實的告發行為。
所謂檢舉失實,是指揭發他人罪行,但揭發的事實與實際情況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為。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這就把誣告與錯告在性質上清楚地區別開來了。
誣告與錯告,在主觀方面有著質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屬于犯罪行為;后者則是由于情況不明,或者認識片面而在控告、檢舉中發生差錯。由此可見,是否具有誣陷的故意,是區分誣告與錯告的最基本的標志。
2、本罪與一般誣告陷害行為的界限兩者都具有捏造事實、誣陷好人的特征。但是,誣陷的內容、目的和性質,又各不相同:誣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實,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處罰,而一般誣陷行為僅限于捏造犯錯誤的事實,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種行政紀律處分,因此,從性質上講一個是犯罪,一個是違法。對一般誣陷行為,可根據不同情節和后果,分別給予行政處罰、紀律處分或者批評教育。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對于構成誣告陷害罪的行為的介紹。所以,不是任何誣告陷害的行為都是構成誣告陷害罪的,要達到既遂就是司法機關可能追究行為人的責任才可能構成誣告陷害罪。在律霸網站的法律知識欄目你還可以瀏覽誣告陷害罪的量刑標準和追訴時效等問題,歡迎訪問。
:
誣告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呢?
虛假舉報是否構成誣告陷害罪
什么是誣告陷害罪,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全時擔保費由誰承擔
2021-02-18工傷賠償申請仲裁表
2020-12-09婚姻中索要彩禮能否構成經濟犯罪
2021-02-032019年交通事故司法鑒定費用標準
2021-02-18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電子商務法全文內容是怎樣的
2021-02-03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事故認定書如何要求重新認定
2020-11-282020交通肇事賠償標準
2021-02-26幾個人以上打架算是涉黑
2021-02-17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拖欠運費孳息怎么算
2021-01-04北京市二套房的認定標準
2021-01-19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員工被無故辭退如何維權
2021-03-18中暑死亡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1-01-12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