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稅罪從前叫做偷稅罪,不過從刑法修正案七對名稱進行修改之后,就變成了逃稅罪。這個犯罪主要是指負有納稅義務的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謊報、不報逃避繳納稅。此罪的犯罪主體比較特殊,那么你知道具體包括哪些人嗎?律霸將在下文中為您解答。
一、逃稅罪的犯罪主體有哪些
逃稅罪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僅限于具有納稅義務或者扣繳稅款義務的人(包括單位和自然人):
(1)納稅人;
(2)扣繳義務人。
①只有法律規定具有納稅義務或者扣繳稅款義務的人,才具備逃稅罪的資格;其他人不成立逃稅罪,但可以成立逃稅罪的共同犯罪。
②代征人是指接受稅收機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的委托,按照代征證書的要求,以稅務機關的名義依法代征少數零星分散的稅收的單位。代征人屬于刑法典第93條規定的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行為主體,不屬于逃稅罪的犯罪主體。
二、逃稅罪主觀方面是怎樣的
本罪的主觀要件是故意和過失。
進行虛假納稅申報行為是在故意的心理狀態下進行的。不進行納稅申報一般也是故意的行為,有時也存在過失的可能,對于確因疏忽而沒有納稅申報,屬于漏稅,依法補繳即可,其行為不構成犯罪。因此,逃稅罪的的主觀要件一般是故意。
三、逃稅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1、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2、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3、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 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綜上可知,逃稅罪的犯罪主體僅包括具有納稅義務或扣繳稅款義務的人,此時是包括了自然人和單位的。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即使有逃避繳納稅款的行為,那么也是不能構成該罪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都可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的專業律師。
逃稅罪的共同犯罪怎么認定
逃稅罪量刑標準2018 ?
逃稅罪司法解釋有哪些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孩子撫養權變更的條件
2021-03-03強制拆遷是否能申請國家賠償
2021-03-25房產繼承糾紛的訴訟時效
2020-12-30《婚姻法》規定探望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9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對應的問題
2021-01-18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失火引起的財產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8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農地承包的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1-07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土地流轉合同后建房合法嗎
2021-03-06承包的魚塘遇征收,承租人可以獲得補償嗎
2020-12-17棚戶區改造,應該怎么賠償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