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意殺人的意識形態中,主要分為了故意與過失。而針對其中的故意犯罪,一般處罰就會比較重。并且在故意犯罪當中還可以進一步的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這二者是很相似的。那么對于直接故意殺人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是怎樣的呢?律霸小編為您解答。
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稱為故意殺人罪,刑法理論將故意分為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兩種類型。直接故意殺人和間接故意殺人由于認識因素尤其是意志因素的不同,影響和決定了行為人主觀惡性以及行為的客觀危害程度有所不同。
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認識因素上,對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行為導致被害人死亡結果發生的認識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直接故意的殺人既可以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導致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為可能導致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例如:甲想殺死乙,用槍頂在乙的胸脯上射擊,致乙當場死亡。甲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致乙死亡而仍決意為之,追求乙死亡的結果發生,甲的態度即為直接故意,甲在認識因素上是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致乙死亡這一結果的發生。間接故意殺人,只能是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導致被害人死亡,不存在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導致他人死亡才屬于間接故意殺人的情況。
(二)、在意志因素上,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對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顯然不同。
在直接故意中,行為人是希望即積極并追求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在這種心理支配下,行為人就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創造條件,排除障礙,積極甚至頑強地實現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目的,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
在間接故意殺人中,行為人對他人死亡的發生則不是持希望態度,而是持放任的心理態度。放任,就是對結果的發生與否采取聽之任之,任其事態發展的態度。在放任的心理支配下,行為人就不會想方設法排除障礙來積極追求或是努力爭取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如交通肇事行為人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交通事故發生后,不采取積極搶救而將生命重危的被害人拉到野外拋棄,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死亡。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直接故意殺人罪以及它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別。根據相關的規定可以知道,直接故意殺人與間接故意殺人之間主要是有兩方面的不同,即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具體內容,各位可以在上文中進行了解,律霸小編在此就不贅述了。
間接故意殺人罪是什么意思
有間接故意殺人罪未遂嗎?
間接故意殺人罪要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超標如何舉證
2021-03-16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26被限制減刑的人能否假釋
2021-03-21二審可以增加解除合同的訴求嗎
2020-12-14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免賠額和不計免賠
2020-11-23抵押房產保險費發票可以抵扣嗎
2020-12-05保險經紀人條件資格包括哪些
2021-02-21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管理的規定的具體內容
2021-02-19自留地轉讓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0土地流轉補償標準
2021-03-25拆遷住改非補償款歸房主還是經營者
2021-02-08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征地拆遷中,公攤面積有賠償嗎
2020-11-25清遠測量標志拆遷審批(本市)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