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集資詐騙案件頻頻發生,一些案件涉及金額巨大,受害人群廣,社會危害很大。對于此類金融詐騙,我國一直保持嚴打的力度。刑法中也有明確的量刑標準。可是從最近的判例上看,犯罪分子沒有判處死刑的。那么犯集資詐騙不判死刑么?下面我們結合最新法律知識做個學習掌握。
一、集資詐騙不判死刑么?
犯集資詐騙罪的,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 萬元以下罰金;犯集資詐騙罪,情節特別嚴重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并處5萬元以上50萬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犯集資詐騙罪,數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
刑法修正案(九)刪除了《刑法》第一百九十九條之規定:“犯集資詐騙罪,數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在集資詐騙罪的量刑中最高刑期是無期徒刑,集資詐騙罪的死刑被取消。
二、集資詐騙罪的主體是誰?
集資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違反有關金融法律、法規的規定,使用詐騙方法進行非法集資,擾亂國家正常金融秩序,侵犯公私財產所有權,且數額較大的行為。集資詐騙罪中的“非法占有”應理解為“非法所有”。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本罪是目的犯、法定犯、數額犯、結果犯。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依本節第200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主體。 在通常情況下,這種目的具體表現為將非法募集的資金的所有權轉歸自己所有、或任意揮霍,或占有資金后攜款潛逃等。
三、集資詐騙和借貸行為的區別是什么?
借款人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賬,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還有些打借條之后偽造還款收條的,詐稱已經還款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綜上所述,按照最新刑法修正案,集資詐騙罪屬的量刑標準最高是無期徒刑,取消了之前死刑的規定。也就是說,即便金額再大,只要沒有別的犯罪情節,犯集資詐騙不判死刑的。這樣做,也是為了貫徹最高法少殺慎殺的司法精神。在集資詐騙罪的量刑標準上,主要是依據涉案金額,單位犯法的,直接負責人要接受刑事處罰。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非法集資罪的數額怎么確定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超過訴訟時效是否及于其他保證人
2021-02-01滴滴順風車殺人事件
2021-03-13扶貧捐贈可以反悔嗎
2021-02-28公司監事可以隨便設立嗎
2021-02-01軟件侵權能兩人一起實施嗎
2020-11-16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未約定保證方式保證人要還錢嗎
2021-01-28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怎么處理
2021-02-03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集資房房子確權是什么意思
2020-11-20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公司是否要與股東簽訂勞動合同
2020-12-25煤礦工傷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1-01-24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形應該怎么解決
2021-03-24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