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這個社會,大家都明白的是,刑事責任指的是行為人做了一些違背法律的行為并且觸犯了刑事法律,因此需要受到刑事上的處罰。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很多人不知道刑事責任的構成是有要求的,那么,根據規定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刑事犯罪主體
1、未滿14周歲,不負刑事責任,無刑事責任能力。
2、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對八種犯罪行為(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應負刑事責任。
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量刑:
①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②不適用死刑(包括死緩)。
3、已滿16周歲:應當負刑事責任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能力:
1、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2、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
①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
3、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
①當負刑事責任;
②可以從輕或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醉酒的人:應當負刑事責任。
二、刑事犯罪主觀方面
犯罪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必然或可能發生,即希望危害結果發生。
2、間接故意:明知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即放任危害結果發生。
犯罪過失: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應當認識到,但沒有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2、過于自信的過失: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輕信能夠避免,即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3、不可抗力:認識到危害結果可能發生,但不可能排除或防止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4、意外事件:沒有認識到,也不能夠、不應當認識到危害結果的發生,危害結果的最終發生違背其意志。
三、刑事犯罪客體
指為刑事法律所保護而被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四、刑事犯罪客觀方面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
“不作為”行為構成不作為犯必須以行為人負有特定義務為前提。
首先小編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刑事責任構成要件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刑事責任的主體,只有具備了主體要件才能夠構成刑事責任,其次還包括刑事責任的客體、刑事犯罪的客觀方面以及刑事責任的主觀方面,通常主觀方面都是要求具有故意。
醫療過錯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期貨內幕交易責任糾紛如何提起訴訟?
丈夫借錢不還,妻子要承擔還款責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訴行政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9中外合資企業需要設立監事會嗎
2020-11-08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法院什么情況下駁回原告的起訴
2021-01-05二手房中介應該要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20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勞動關系確認
2021-03-09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什么情況被判定為勞動仲裁證據不足
2020-12-27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航空意外險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2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一)
2020-11-27從保險法修改看保險消費者利益保護有什么
2021-03-13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