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正當防衛的過程中,如果超過了必要的限度那就會構成防衛過當。不過實踐中,可能出現防衛人誤認為對方是在實施不法侵害行為,由此進行了防衛。這樣就會構成假想防衛,那究竟什么是假想防衛呢?我們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
一、什么是假想防衛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體現了專門機關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司法路線,體現出法律對合法權益的保護精神,但如果對正當防衛存在錯誤認識,則會導致公民正當防衛的濫用,從而造成新的不法侵害。
正當防衛是制止不法侵害、保護合法權益的行為,理所當然以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為前提,所以,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是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而對起因條件的錯誤認識主要是把假想防衛誤認為是正當防衛。假想防衛是指對實際上并不存在,僅是行為人主觀上以為存在不法侵害進行的所謂防衛。假想防衛不是正當防衛,對于假想防衛,應視行為人主觀上有無過失而予以不同的處理。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有過失,且刑法規定為過失犯罪的,就按過失犯罪處理,應當承擔刑事責任;但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失,則按意外事件處理,不承擔刑事責任。
二、事前防衛是什么意思
正當防衛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之時才能實行。所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指不法侵害已經開始,但尚未結束。把事前防衛和事后防衛誤碼認為是正當防衛是對正當防衛時間條件錯誤認識的主要表現。
事前防衛也稱為事前加害,即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而進行的所謂防衛。在不法侵害尚處于預備階段和犯意表示階段,行為人實施的防衛屬于事前防衛。事后防衛也稱為事后加害,即在不法侵害已經結束后進行的所謂防衛。
在實踐中,下列五種情形一般應視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一是不法侵害已經完成,二是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三是不法侵害人已經自動中止了不法侵害,四是不法侵害人已經喪失了侵害能力,五是不法侵害人已經逃離了現場,不法侵害行為已經造成了危害結果并且不可能繼續造成更嚴重的危害結果。存在以上五種情形而實施的防衛行為屬于事后防衛。但應當注意的是,在財產性違法犯罪的情況下,行為雖然已經既遂,但在現場還來得及挽回損失,應當認為不法侵害尚未結束,可以實行正當防衛。事前防衛和事后防衛屬于防衛不適時,不是正當防衛,而是行為人的故意加害行為,如構成犯罪的,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行為人誤對其實施了防衛行為,這也可以損失防衛過當中的一種情況。所以要是因此造成了對方人身損害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要是構成犯罪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是怎樣的
防衛過當判幾年
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法醫療糾紛特征和原則有哪些
2021-02-22外貿出口程序有哪些
2020-12-12當股東權利受侵害時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25繼承權喪失有什么特點
2021-01-23做精神司法鑒定多少錢
2021-03-26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什么叫房地產交易
2020-12-07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協議條款不合法影響轉包效力嗎
2020-11-12承包的土地可以建房嗎
2021-02-14給政府征地要不要繳納土地出讓金
2020-12-212020年農村拆遷補償新政
2021-02-08什么是拆遷安置房,安置房可否買賣轉讓
2020-11-29老舊房在拆遷時會有折舊費嗎
2021-02-20拆遷中,被拆遷人該如何做好拆遷談判
2021-01-03違建房拆除,2020年的就不用拆嗎
2021-01-12怎么寫房屋拆遷產權置換協議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