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是我國的為控制市場風險而吸收社會上的富余資產的行為,但是非法集資正是利用我國的合法集資這一名義采用非法手段集資,是違法行為。而傳銷我們都知道,也是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詐騙行為,非法集資與傳銷有何區別?
一、非法集資與傳銷有何區別?
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后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目前出現新型傳銷,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證手機,不集體上大課,而是以資本運作為旗號拉人騙錢,利用開豪車,穿金戴銀 等,用金錢吸引,讓你親朋好友加入,最后讓你達到血本無歸的地步,就是一種新型騙局。[1]
1998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宣布全面禁止傳銷《關于禁止傳銷經營活動的通知》
全國公安機關堅持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零容忍”態度,繼續以重點案件、重點領域、重點地區為抓手,緊盯傳銷犯罪新手法、新動向、新趨勢,持續不斷對傳銷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嚴厲打擊。
根據《關于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中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為依法懲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等非法集資犯罪活動,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有關單位,研究制定了《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該司法解釋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非法集資有兩種,一種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種是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侵犯的法益是國家銀行業的相關規定,私人不允許公開吸儲,特征是以廣而告之的形式,對外宣稱高利息,吸收公眾的存款。集資詐騙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項目、廣而告之等形式,對不特定人群進行詐騙。兩種罪的區別是,前款罪只是為了借錢,有還的意愿;后款罪是詐騙手段,沒有還的意愿。 傳銷也是刑法規定的罪名。有些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集資詐騙的嫌疑人,采取金字塔式發展下線的方式進行犯罪活動,是集資犯罪和傳銷犯罪的競合,從一重處理。
非法集資和傳銷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行為。非法集資有兩種形式: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集資詐騙,而傳銷是采用金字塔式發展下線的犯罪活動。非法集資和傳銷都是違法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參與傳銷如何定罪量刑
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蘭新富,男,湖南云盟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共產黨員,資深人力資源管理師. ? ? ? ? ?勤學精研法律及多學科知識,具有深厚的法學功底、較高的理論素養。 綜合分析能力強,長于邏輯推理,善于洞察情勢,駕馭全局,從細節入手抓住關鍵,找到案件的突破口,使案件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雄辯的口才,縝密的思維,庖丁解牛,條分縷析,吃透案情,出奇制勝。 正直堅定,大膽無畏,一身正氣,恪守誠信。 曾在大中型外資及民營企業做行政人力資源經理、法務等高層管理多年,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具有做企業法律顧問的優勢。 擅長刑事辯護、行政糾紛、債權債務、合同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及房產糾紛、婚姻糾紛等專業領域。辦理過眾多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合同糾紛案件、債權債務案件、交通事故案件及房產案件、婚姻案件,勝訴率高。 在為弱勢群體維權工作中表現突出,榮獲2013年度湖南省法律援助優秀服務標兵稱號。 堅持憲法法律至上,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最大限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執業以來,以嚴謹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言出必行的誠信服務,卓越的辦案能力,良好的辦案效果,贏得了廣大當事人的贊賞
強制執行沒有錢怎么辦
2021-02-25如何判斷當事人是否有合伙協議
2021-02-19消費者可以向行政部門投訴解決糾紛嗎
2020-11-14地役權與其他用益物權一并轉讓是如何的
2021-02-18請律師打官司怎樣付費
2020-11-22一般個體戶要預審多久
2021-03-01合伙企業與注冊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0-12-26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交通事故中是借車人發生的應該誰承擔
2020-11-13女方離婚訴狀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1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不知房價行情下簽售房合同怎么辦
2020-11-14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流程
2020-12-19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