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融資行為在經營活動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手段,融資行為如果符合法律的規定的話在我國當然是被允許的,但是有的時候會有非法集資的行為,這種行為將會受到刑法上的嚴厲打擊,那么房地產融資非法集資根據相關法律將會受到什么處罰?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相關的知識。
一、房地產融資非法集資根據相關法律將會受到什么處罰?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個人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單位進行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較大”;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巨大”;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應當認定為“數額特別巨大”。
集資詐騙的數額以行為人實際騙取的數額計算,案發前已歸還的數額應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廣告費、中介費、手續費、回扣,或者用于行賄、贈與等費用,不予扣除。行為人為實施集資詐騙活動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歸還可予折抵本金以外,應當計入詐騙數額。
二、非法集資六種典型手法
1、假冒民營銀行的名義。借國家支持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金融機構的政策,謊稱已經獲得或正在申辦民營銀行的牌照,虛構民營銀行的名義發售原始股或者吸收存款。
2、非融資性擔保企業以開展擔保業務為名。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發售虛假的理財產品,另一個是虛構借款方,以提供借款擔保非法吸收資金。
3、打著境外投資、高新科技開發旗號。假冒或者虛構國際知名公司設立網站,并在網上發布銷售境外基金、原始股、境外上市、開發高新科技等信息,虛構股權上市增值前景或者許諾高額預期回報,誘騙市民向指定的個人賬戶匯入資金,然后關閉網站,攜款逃逸。
4、打著“養老”的旗號。有兩個突出形式:一是以投資養老公寓、異地聯合安養為名,以高額回報、提供養老服務為誘餌,引誘老年人“加盟投資”。另一個是通過舉辦所謂的養生講座、免費體檢、免費旅游、發放小禮品方式,引誘老年人投入資金。
5、以高價回購收藏品為名。以毫無價值或者價格低廉的紀念品、紀念鈔、郵編等所謂的收藏品為工具,聲稱有巨大升值空間,承諾在約定的時間后高價回購,引誘市民購買,然后攜款潛逃。
6、假借P2P名義。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款平臺,以高利為誘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存款,突然關閉網站或攜款潛逃。
如何快速識別
1、看融資合法性
合法的融資應得到有關部門批準。發行股票要得到中國證監會批準,應當在股票交易所交易;銷售保險要得到中國保監會批準獲取代理人資格;發行債券(包括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債券),要得到財政部批準或中國銀監會批準。
2、看宣傳方式
是不是通過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獲取的集資信息,或者親戚朋友同事轉發轉告的信息,包括以各種途徑向市民傳播吸收資金的信息,以及明知吸收資金的信息向市民擴散而予以放任等情形。如果是,就要格外小心。
3、看經營模式
投資回報有哪些?有沒有實體項目?為什么不向銀行貸款?集資款用在實體經營項目還是投向不明?獲取利潤的途徑是什么?沒有項目或者虛構項目,甚至劣質項目都蘊含著巨大風險,市民要注意。
4、看參與集資主體
是不是誰都可以參與,對不特定對象來者不拒。這個時候,也要小心。
非法集資行為在刑法上的表現也就是兩種罪名,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以及集資詐騙罪,這兩種罪名在刑法條文中的量刑規定是有的。如果大家對此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具體咨詢律師。
非法集資罪的數額怎么確定
非法集資罪和民間借貸的區別
集資詐騙法院階段辯護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找人頂包和替人頂包的法律責任
2021-03-09醫療糾紛裁決后多久執行
2021-01-242015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20-11-28店鋪轉讓要不要通過房東
2021-0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哪些機關組成人員
2020-11-20這起軍婚案例能否判離
2021-01-28涉外婚姻財產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11可以抵押商鋪使用權嗎
2020-12-02交通事故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20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報道稱妻子舉報前夫是否侵害妻子名譽權
2021-01-13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離婚后夫妻共同居住的房子怎樣分割
2021-02-09往年老人贍養費能追索嗎
2020-11-28判刑后戶口是否要注銷
2021-02-02一方有債務能爭奪撫養權嗎
2021-01-15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