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盜竊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都不止一個人,而是團伙作案,從法律角度看這也是共同犯罪。一般來說,共同犯罪中有主犯也有從犯,司法實踐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共同犯罪中有一人行為超過共同意愿,那么,共同犯罪中超出共同故意部分如何定性?下面我們一起跟隨小編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共同犯罪中超出共同故意部分如何定性?
共同犯罪中,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超出共同預謀犯罪范圍的行為,亦即實行過限行為,應當根據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實施的行為,結合其主觀故意,分別予以定罪。
共同犯罪中危害結果超出共同預謀犯罪范圍的行為就是司法實踐中經常提到的“實行過限”問題,實行過限在共同犯罪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問題,而我國刑法對此卻沒有明確規定。所謂實行過限,又稱共犯過限或共同犯罪的過剩行為,是指共同犯罪中實行犯實施了超出共同犯罪故意的行為。對于實行過限行為,一般采取的是對于過限行為產生的危害結果由實行過限的實行犯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這一基本原則。
二、共同犯罪的客觀表現是什么?
1、各共同犯罪人所實施的行為都必須是犯罪行為,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行為,即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標彼此聯系、互相配合,結成一個有機的犯罪行為整體。
2、各個共同犯罪人的行為由一個共同的犯罪目標將他們的單個行為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犯罪活動整體。
3、各共同犯罪人的行為都與發生的犯罪結果有因果關系。
共同犯罪行為和單獨犯罪行為相比,具有顯著的特點。單獨犯罪行為,都是由我國刑法分則加以明文規定的。因此,對于單獨犯罪,只要直接依照刑法分則的有關規定對犯罪分子定罪就可以了。而共同犯罪行為,除實行犯的行為是由刑法明文規定的以外,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為,例如組織行為、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都是由刑法總則規定的。只有把這些行為與實行行為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正確地解決共同犯罪的定罪問題。
綜上所述,在很多經濟或者暴力犯罪中,都有共同犯罪的影子。對于共同犯罪中超出共同故意部分,法院應該對實施超限行為的犯罪嫌疑人單獨定罪,根據其超過的程度量刑。在共同犯罪中,主犯承擔主要的刑事責任,從犯有自首認罪、提供新證據等立功行為的,法院會酌情從輕發落。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哪些犯罪可能被判無期徒刑?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擔保主債權的范圍是什么
2021-03-10相鄰權遮光侵權如何索要賠償
2020-11-29實習期沒有結束如何簽正式合同
2021-01-28事實婚姻的認定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5滿五年的經濟適用房能抵押給個人嗎
2021-03-23交通事故工傷賠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16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父母把拆遷安置房贈予兒子怎么做
2021-01-30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幾年后能否開除
2020-12-12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人壽保險索賠需要提供什么資料,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是什么意思
2021-02-12以拆違來拆除廠房怎么維權
2021-01-01關于房屋拆遷授權委托書的范文
2021-02-01無戶口宅基地怎么拆遷補償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