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對法律都是懷揣著敬畏之心,現在不管是什么事情,都講究以法論事,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國民國民文化素質越來越高,對社會各方面都開始涉及,尤其是法律,比如拒執罪公訴是什么?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拒執罪
編輯拒執罪全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二、構成要件
犯罪主體
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
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
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
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后共同參與并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犯罪客體
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審判機關裁判和執行的權威。人民法院是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裁判一經生效就具有強制力,負有履行義務和協助執行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被執行人拒不執行,直接損害人民法院裁判和執行的嚴肅性,嚴重影響了法院裁判權威和執行權威,在破壞了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的同時;間接損害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主觀方面
直接故意表現為行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已經生效,必須執行,在有能力執行的情況而故意拒不執行,希望通過拒不執行的犯罪行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無法得到執行,以滿足自己或單位的非法利益。
客觀方面
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其情節嚴重。“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查實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實施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
以上,就是關于拒執罪公訴是什么的相關回答。在這里小編勸告大家,不要試圖在法律的邊緣試探,不要挑戰法律的權威,法律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公民,我們應該學法、知法、懂法、守法,國家制定這么多的法律條文,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我們的權益,我們應該尊重法律。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在我國關于拒執罪可以追究幾次
拒執罪單位犯罪主體的參考依據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財產法院怎么判
2021-02-03股東會決議代簽可以嗎
2020-12-08交通事故訴訟擔保人是律師嗎
2021-01-02企業倒閉注銷程序是什么
2021-01-28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技術服務外包勞務合同
2020-11-28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社保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6勞動仲裁委查檔案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1勞動糾紛人事需要負責嗎
2021-02-08怎樣選擇交通意外險
2020-12-17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貨物掉落砸傷交強險拒賠合理嗎
2020-12-12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