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發生后,公安機關首先要立案,然后調查取證,抓捕犯罪嫌疑人。當然,并不是所有犯罪嫌疑人都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的,有的被告出于僥幸心理,不配合公安機關辦案,拒絕提供有價值的口供。那么,刑事案件嫌疑人不認罪怎么辦?我們通過本文一起了解下有關知識。
一、刑事案件嫌疑人不認罪怎么辦?
犯罪嫌疑人死不認罪的,應該由司法機關來舉證證明其已經構成犯罪。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同時根據重證據不輕信口供的原則,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二、刑事訴訟證據充分要滿足哪些條件?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2、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3、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三、認罪態度具備哪些特征?
“認罪態度”作為悔罪形態,具有以下特征:
1、從主體上看,行為人包括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不包括罪犯。罪犯服刑態度的優劣是行刑制度中緩刑和減刑應予考慮的因素;
2、從主觀方面看,行為人是出于真心悔改的心理主動的承認自己的犯罪行為,而不是被動的認罪;
3、從客觀方面看,行為人在認識自己犯罪行為時所表現出來的各種悔罪形態,包括自首、立功、坦白、積極退贓和賠償損失等;
4、從結構上看,它包括“認罪”和“悔改”兩個部分。“認罪”是行為人承認自己所犯罪行的錯誤,以及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悔改”表明行為人悔過自新并作出的行為反應,二者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刑事訴訟中,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只是其中的一個證據。在正常審訊程序下,如果刑事案件嫌疑人不認罪,公安機關可以收集其它方面證據,只要證據和案件有關,并且客觀真實,構成證據鏈的話,檢察院可以提請公訴,法院根據掌握的事實依法作出判決。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職工可以入選監事會嗎
2021-01-01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被煙花爆竹炸傷怎么賠償
2021-02-08民間借貸糾紛中訴訟主體怎么確定,舉證責任怎么分配
2021-03-25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沒領結婚證算事實婚姻嗎?
2021-01-18離婚法院第一次調解需要律師嗎
2021-02-04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車上人員險保額多大
2020-11-11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強制保險過期了會怎么處罰
2021-03-07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1-12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買了違建的房屋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08農村拆遷補償給的太少了該怎么辦
2021-01-20房屋拆遷房子沒過戶怎么辦
2021-01-09胎兒可以享受征地拆遷補償嗎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