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可能不會被定罪的僥幸心的被告人在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逃脫可能性的時候會想辦法用認罪認罰的方式減輕刑罰,但是國家法律并不會對任何的認罪認罰行為都給予減刑的寬容態度。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學習一下認罪認罰四個條件是什么?
一、認罪認罰四個條件是什么?
對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人民檢察院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符合上述4項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將獲得依法從簡、從快、從寬處理;速裁程序適用范圍擴大到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實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實,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經公安部或最高檢批準,偵查機關可以撤銷案件,檢察院可作出不起訴決定。
第一點是事實存在的犯罪證據由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被告人同意,第二點對于自己所做的事情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已意識到時犯罪行為,他們主動同意有罪的處罰。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怎樣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達到了認罪的標準,依靠上面這兩種情況來選擇,行為人所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不止要自己同意,而且對自己所做的這種行為觸碰的刑事罪還要同意,這兩種情況哪一種都不能缺少。我們所說的“認罪”并不是說被追訴的人可以明確的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認知到犯的是哪一種詳細的罪名,這僅僅是大體程度上的認罪,行為人不需要明確自己犯了何種罪,僅僅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意識到觸碰了刑法就可以,國家并不要求行為人要明確自己犯了那種罪行,縱然被追訴的人無法確定自己詳細的罪名,已經存在確定的認罪是不會因此就受到干擾的。
“認罰”的主體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主要針對的事件是人民法院做出的刑法類型、程度還有刑法執行的措施,在這里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對這些量刑建議表示同意,同時主動承擔司法機關刑事處罰之后的不利結果。在此我們需要重視的是,“罰”并不僅僅只有刑法,通常包含一些程序化的解決措施,比如說拘留、提起上訴等。
處于偵查過程中,“認罰”體現在承擔自己認罪之后的結果,比如說被提起上訴、沒有起訴或者是法院判定的刑法。
被告人的認罪認罰行為必須符合上述四個條件才能會被法官認可并且根據相應的主觀客觀情形對其進行適當的減輕刑罰的審判,如果被告需要認罪認罰尋求減刑可以委托律師辯護。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起訴前調解流程
2021-03-01不出贍養費打官司能打贏嗎
2021-01-10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工傷賠償程序該怎么走?
2021-01-24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房屋裝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17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劃撥用地手續有哪些
2021-01-17借用資質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1-21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實習期不給工資能告單位嗎
2020-12-15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去勞動局投訴,勞動局會過來處理嗎
2020-11-16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終止條件是什么
2021-01-02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被盜車出險 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0-12-15出車禍對方跑了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