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在人們傳統的印象當中,還是覺得犯罪嫌疑人口中自己交代的這部分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確實,如果工作人員收集的證據跟犯罪嫌疑人所陳述的內容是截然相反的,那最終就會導致當事人在庭審的時候依然是不認罪,不對受害者進行任何的賠償。作為此類案件當中的受害者肯定也非常關心在我國刑事案件被告不認罪不賠償怎么辦?
一、在我國刑事案件被告不認罪不賠償怎么辦?
刑事訴訟判決后,法院判處當事人有罪時,當事人不承認自己有罪的,不影響判決的執行,但當事人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 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
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
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
二、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我們國家現在實行無罪推定原則,就是講一個人如果沒有證據證明他有罪,那么他就是無罪的,同樣,如果有證據證明他有罪,那么他認罪與否都不是太大問題,只是關系到量刑的輕重,對于主動交代罪行的量刑可以適當輕些,對于頑固不化的那就必須樹立法律的威嚴。
但是條件限制必須是各種證據都能夠直接的證明當事人的罪行,因此并不影響法庭判決結果的執行,不過犯罪嫌疑人不認罪肯定是要上訴的,如果上訴也支持了一審的結果,那么可以通過一些強制的措施執行賠償的義務。
刑事案件延期審理的期限是多久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能保釋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100萬多嗎
2021-03-05垂腕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08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申請商標注冊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7交通事故訴訟證據一覽表
2021-01-02銀行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銀行賬戶信息怎么處罰
2021-03-16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有購房合同但是沒有房產證可以保全嗎
2020-12-15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企業什么情況下可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9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買重疾險的相關解析
2021-02-16私家車保全險多少錢
2021-01-23保險合同到期按什么條款退款
2021-02-10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財產保險合同履行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