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罪悔罪制度是我國一種重要的刑法制度。認罪悔罪的主要目的還是國家為了讓犯人能夠認識到自己所犯的罪行的錯誤,并且愿意主動改正,改過自新,經過改造,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當然,這種制度有利也有弊,要從辯證的角度去看待。小編現在來給大家說一說認罪和悔罪有什么意義呢?
認罪悔罪制度是我國刑法體系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項新的制度措施。這項制度在實際應用中發揮積極作用。通過該制度的執行,能積極促進罪犯改過自新,反思自己的行為,自覺接受教育和改造,更好地回歸社會,在社會上做出貢獻。但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問題,例如,一些罪犯以認罪悔罪制度為借口逃避刑罰,滋生不當權錢交易等,導致腐敗現象產生。司法實踐中,一些罪犯及其家人采用造假等方式,利用關系和金錢買通相關工作人員,以達到減輕刑罰的目的。因此,為有效彌補認罪悔罪制度的缺陷與不足,促進其作用充分發揮,有必要進一步采取改進和完善措施。
認罪悔罪制度的反思
實體法上缺乏系統明確的制度規定
刑法沒有從本質上全面概括和認定認罪悔罪制度,雖然認罪悔罪的時間、形式、程度有所不同,但缺乏本質的認識。再加上刑法中規定“可以”從輕、減輕處罰,法官的自由裁量權過大,判決書的表述比較模糊,認罪悔罪制度從寬如何體現,從寬幅度如何考量難以有效界定。
2程序法上缺乏可操作的處理機制
簡易程序、刑事和解、速裁程序涉及認罪悔罪制度的內容,但這些程序的適用以被告人認罪悔罪為前提,只有在被告人自愿,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前提下才適用,如果是重罪案件、被告人不認罪的情況則不適用這些規定。
2認罪悔罪制度的重構
具體案件審理過程中,為有效落實認罪悔罪制度的相關規定,首先面臨的就是案件審理的適用問題,這是不能回避和忽視的,也是非常關鍵的內容。雖然相關法律就規范化和制度化執行認罪悔罪制度工作作出更為明確、細致的規定,對認罪悔罪制度有效落實和規范執行作出詳細規定,對各項工作有效推進具有積極作用,其重要指導價值和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但在制度和處理機制上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從以下方面采取改進和完善措施。
實體法上進行明確規定
立法上要明確規定,將認罪悔罪上升為強制性的法定情節,如果被告認罪悔罪,應該從輕或減輕處罰,量刑時必須考慮情節。建議對于坦白認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對犯罪情節較輕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對自首的從寬幅度應該大于坦白。通過這樣明確的規定,有利于更好地指導司法實踐。另外還要明確認罪悔罪制度的從寬幅度,如1/3、1/2等。國外很多國家在這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例如,英國規定認罪悔罪從寬30%,意大利規定減輕處罰的幅度為1/3。我國應該以此為參照,在減輕處罰的幅度上進行明確規定,更好地指導實際工作。
改革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
健全法律規定,在法律上確立被告人認罪悔罪案件的快速審理程序。目前法律上對于認罪悔罪制度快速審理模式的規定較為零散,難以有效指導實際工作。因此,有必要健全完善規定,系統確立案件審查、分流、快速審理模式等內容,讓案件辦理中心迅速辦理并結案。進而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認罪悔罪制度得到更為有效的落實。簡易程序和速裁程序之前,設置庭前量刑協商程序,在法官的參與下,控辯雙方就量刑問題進行協商。注重程序協商的公開性,強調法官參與,在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就量刑和處罰問題達成一致,推動認罪悔罪制度得到更為有效的落實。
強化案件事實的審查
盡量采用簡易程序、速裁程序進行案件審理,對提出的證據存在疑問時,要進行嚴格審核,做好質證工作,核實被告人認罪的自愿性與口供真實性。但不能簡化程序,不能忽視法官的作用,對存在疑問的內容要嚴格審核,不能簡單采用快速審理程序。要對控辯雙方的意見進行綜合考慮,對持有異議的證據進行調查,并排除違法取得的證據。同時還要規定合理的上訴范圍和時間,促進認罪悔罪制度作用充分發揮。
對認罪悔罪提出異議者,應該出席庭審
認罪悔罪從寬處罰的相關信息被公開,如果有人對該罪犯持不同意見,法院應該依照規定,對案件審理,并通知異議者出庭。并且根據相關規定,開庭審理時,為確保案件公開、公正進行,檢察機關、執行機關應當出庭。對公示期間提出異議者,法官可自由決定其是否出庭,對認罪悔罪進行客觀、公正的認定,確保該項制度有效落實。
確保檢察意見的客觀性和中立性
當提出認罪悔罪從寬處理建議時,應將建議書副本抄送檢察機關,檢察機關可提出意見。同時,為規范各項工作,嚴格落實相關法律規定,對報請案件提出檢察意見時,必須移送審查材料,如材料不齊,應通知補齊,逾期沒有補送,則不予立案。司法實踐中要重視檢察機關對認罪悔罪案件的意見,這是有多種原因的,也是科學合理的。檢察機關通過法律監督,認真履行職責,采用查閱資料,與相關工作人員交談等方式,能了解罪犯的表現,更為真實、全面、準確地掌握罪犯是否確有認罪、悔罪等證據材料,尋找其他證據材料和支撐。并在充分、全面掌握這些內容的基礎之上,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就認罪悔罪從寬處罰向法院提出建議。雖然檢察機關在監督執行中能掌握罪犯的表現,客觀、公正地就認罪悔罪問題提出建議和意見。但不能否認的是,檢察機關在形成認罪悔罪意見和建議時,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存在受自身和外界因素影響而難以有效克服的不足,對工作開展產生不利影響。檢察機關往往只能通過間接材料掌握罪犯認罪悔罪的表現,包括犯罪記錄,相關工作人員的交談、訪問等。盡管這些意見具有真實性與合理性,但缺乏全面性,難以全面反映罪犯的表現。為解決這類問題,駐所檢察官可以在關押場所了解罪犯的基本情況,真實、客觀、全面地掌握罪犯表現。但司法實踐中也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派駐人員與執行人員共同徇私舞弊,不愿意補全罪犯認罪悔罪的全部表現,影響相關資料和認罪悔罪認定記錄的真實性與全面性。即使出現不當申請,駐所檢察人員也可能沒有認真履行職責,沒有質疑不當申請,影響檢察意見的中立性,不利于檢察人員給出公正、中立的意見,對法院進行案件審理帶來不利影響。除此之外,還可能導致腐敗問題發生,導致檢察人員對認罪悔罪從寬案件的審查形同虛設,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為彌補檢察意見客觀性、中立性受到不良影響的缺陷,在對認罪悔罪從寬處罰案件開庭審理時,應該讓異議者出庭,保證案件的審理公正、公開、公平地進行。
對認罪悔罪制度存在異議的內容應該查明
在對認罪悔罪案件進行審理過程中,罪犯出庭有利于法官察言觀色,對異議內容進行全面審查,更為全面地對事實進行認定。即使不開庭審理,法官也必須提訊認罪悔罪報請者,法官必須與罪犯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如果異議者不出庭,法官很難通過證人證言審查異議內容。如果證人不一定出庭,開庭審理時,法官對證人證言實行書面審查。即使證人出庭,不管證人陳述是積極性的,還是消極的,合議庭都要對其真實性進行審查。證人也可能做偽證,給出不真實的意見,不能作為最終判決的依據,而必須嚴格審查這些內容的真實性。所以如果有人對認罪悔罪提出異議,為全面調查和核實相關內容,要求法院開庭審理是十分必要的,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法官應該通知異議者出庭,參加庭審。這樣有利于對異議內容進行全面查清和核實,對認罪悔罪報請者的表現進行全面掌握,對認罪悔罪問題作出正確裁定,確保該項制度有效運作。
進行認罪悔罪裁定時,考慮罪犯的賠償情況及其他因素
進行認罪悔罪案件判決或裁定時,罪犯對被害人的賠償及其他因素,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必須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全面考慮。不僅如此,在量刑過程中,當刑事裁決尚未作出,如果罪犯有積極賠償的表現,可以酌情從輕處罰。在認罪悔罪案件審理過程中,是否也要考慮罪犯對被害人的賠償情況?從罪犯的角度來看,罪犯可能知道自己在被量刑時,不一定反映出自己對被害人的賠償情況,即使對被害人給予賠償,也未必就可以減輕刑罰。但他們可能知道的是,在刑罰執行階段,對被害人的賠償,可以被認為“確有悔改表現,認罪悔罪”,有利于罪犯減刑。這樣一來,一些罪犯為了獲得刑罰上的獎賞,獲取從寬處罰的機會,可能會將對被害人的賠償留至刑罰執行期間,以被認定為“確有悔改表現”。另外,在罪犯和被害人達成和解的前提下,罪犯可以從寬處理。但該條規定的適用范圍有限,并不是所有罪犯都可以與被害人達成協議,進而達到減輕刑罰的目的。在認罪悔罪的裁定過程中,為全面掌握罪犯對被害人的賠償情況,不僅要考慮罪犯賠償態度,還要追蹤賠償實際情況。在整個刑罰執行階段,罪犯確有悔改現象,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給被害人帶來損害,并履行賠償義務,給予被害人一定補償。根據這些情況,裁定從寬處罰,這樣才能有法有據,才能讓人信服。因此,在認罪悔罪裁定的時候,考慮罪犯對被害人的賠償情況是合理的,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之一,這在司法實踐中不能忽視。另外,從被害人的角度出發,他們往往希望能夠盡快得到賠償,他們不僅在心理上有這些渴望,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要這種需求。通過罪犯的賠償,可以盡快補償被害人的損失,使之恢復正常的社會關系,融入社會,步入正常的生活秩序。此外,罪犯對被害人的賠償應該盡快落實,讓被害人盡早得到賠償。鼓勵罪犯在訴訟早期落實賠償,履行賠償義務,有利于被害人盡早得到救濟,提高司法工作效率。進而推動認罪悔罪制度有效落實,使其更為有效的發揮作用。
結論
認罪悔罪制度是一項重要的制度措施,符合刑法規范要求和改造罪犯的需要。該項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應該認識到存在的不足,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完善措施,健全相關規定,落實各項制度措施,促進認罪悔罪制度作用的有效發揮。
在犯人進行認罪和悔罪的過程中,要對其中產生的異議予以予查實,而且還需要看犯人自身的態度,是否真的決定洗心革面,改過自新,還可以從一些具體行為上來分析判斷。通過犯人認罪悔罪的表現還可以對處罰從輕處理。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合同可以公證嗎
2021-02-04被人故意咬傷怎么賠償
2021-02-07撤銷婚姻以后屬于未婚嗎
2021-03-13被執行的房產是否可以保全
2020-12-18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處理或處罰
2021-02-21現金支票收款人能否是個人
2021-02-13民事訴訟調解與不調解的區別
2020-12-30關于商業銀行的擔保規定
2020-12-02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國家規定關于試用期工資標準是什么
2021-01-04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保險人哪些情況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2-25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保險合同全部是格式條款嗎
2021-01-02論訴訟代理主體之規范
2021-02-15公司拆遷補償款如何合理交稅
2020-12-02拆遷補償協議誰有權查閱
2021-03-052020年棚戶區改造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20企業拆遷補償項目包括哪些
2020-11-21拆遷款是否是誰簽字誰拿,政府給別人怎么辦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