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第23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為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同為犯罪的未完成形態之一,均有其社會危害性,所以也被納入刑法規定,成為運用國家強制力進行打擊的行為。正確區分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是正確打擊犯罪保障人權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成立犯罪預備需要有以下三個條件:第一,被告人具有實現某種犯罪的意圖,只有在犯罪意圖支配下實施的準備行為,才能成立犯罪預備;第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等犯罪的預備活動。所謂準備工具是準備為實行犯罪使用的各種物品,制造條件是指為犯罪實行具有直接制造機會或創造條件的行為,例如對被害人進行跟蹤或守候;第三,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未能進展到著手實施犯罪。
成立犯罪未遂的要件是:第一,被告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即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某條規定的犯罪行為;第二,犯罪未得逞,也即犯罪沒有達成既遂狀態;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通常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二、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是否“著手”實施犯罪,即是否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某種犯罪行為,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別的根本標志。犯罪預備是“準備實行犯罪”,遭到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阻止,未能開始實施犯罪。而犯罪未遂是“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遭到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既遂。“著手實施犯罪”的一瞬間,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分水嶺,比如在盜竊罪中,犯罪人尾隨被害人時,處于預備狀態,如果犯罪人因為被害人警惕高或者其它不好下手的原因“知難而退”,其行為就停止在犯罪預備狀態。在犯罪人手伸向被害人財物的時候,其行為就越過分水嶺,進入著手實施狀態,這時如果犯罪人的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制止,就屬于犯罪未遂狀態。
犯罪未完成的形態中就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雖然三者的行為人都沒有實施完犯罪行為,沒有達到自己主觀的犯罪目的,但是都屬于違法行為。而對于犯罪未遂和犯罪預備,雖然很相似,但是二者在定罪量刑上就存在很大的區別,一個可以從輕、減輕和免除處罰,而另一個則不可免除。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4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夫妻共同債務是承擔連帶責任嗎
2021-03-23交通事故中能扣車多久
2021-02-24婚前個人財產會被老公的債務拖累嗎
2021-01-09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中的股權處置方式
2021-03-19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19意外傷殘理賠手續是什么
2021-02-11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無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保險拒賠嗎
2021-01-07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