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2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第23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為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同為犯罪的未完成形態之一,均有其社會危害性,所以也被納入刑法規定,成為運用國家強制力進行打擊的行為。正確區分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是正確打擊犯罪保障人權的必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成立犯罪預備需要有以下三個條件:第一,被告人具有實現某種犯罪的意圖,只有在犯罪意圖支配下實施的準備行為,才能成立犯罪預備;第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等犯罪的預備活動。所謂準備工具是準備為實行犯罪使用的各種物品,制造條件是指為犯罪實行具有直接制造機會或創造條件的行為,例如對被害人進行跟蹤或守候;第三,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未能進展到著手實施犯罪。
成立犯罪未遂的要件是:第一,被告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即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某條規定的犯罪行為;第二,犯罪未得逞,也即犯罪沒有達成既遂狀態;第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通常有:被害人的反抗、第三者的阻止、自然力的阻礙等。
二、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是否“著手”實施犯罪,即是否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某種犯罪行為,是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區別的根本標志。犯罪預備是“準備實行犯罪”,遭到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阻止,未能開始實施犯罪。而犯罪未遂是“已經著手實施犯罪”,由于遭到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既遂。“著手實施犯罪”的一瞬間,是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分水嶺,比如在盜竊罪中,犯罪人尾隨被害人時,處于預備狀態,如果犯罪人因為被害人警惕高或者其它不好下手的原因“知難而退”,其行為就停止在犯罪預備狀態。在犯罪人手伸向被害人財物的時候,其行為就越過分水嶺,進入著手實施狀態,這時如果犯罪人的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制止,就屬于犯罪未遂狀態。
犯罪未完成的形態中就包括犯罪預備、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雖然三者的行為人都沒有實施完犯罪行為,沒有達到自己主觀的犯罪目的,但是都屬于違法行為。而對于犯罪未遂和犯罪預備,雖然很相似,但是二者在定罪量刑上就存在很大的區別,一個可以從輕、減輕和免除處罰,而另一個則不可免除。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外國人在中國吸毒會被采取強制措施嗎
2021-01-19非法行醫罪如何認定及處罰
2020-12-18醫患糾紛案件應注意的問題
2021-02-10軍人干部的配偶條件有哪些
2020-11-25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事故認定書如何修改
2020-12-20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土地變更登記怎么辦理
2021-01-05房屋中介收費要求有哪些
2021-01-08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試用期離職領導不給批怎么辦
2021-03-20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保險公司采用哪些方法評估賠款準備金
2021-03-21企業財產保險合同指的是什么
2021-01-11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當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