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情引誘是否構成犯罪未遂?
特情引誘是構成犯罪未遂的,
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未遂。根據此規定,犯罪未遂具備三個特征,一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二是犯罪未得逞;三是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同時符合這三個特征的,才能成立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首先,犯罪未遂應當負刑事責任。其次,由于刑法規定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因此要確定對于犯罪未遂是否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第三,在確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情況下,要進一步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減輕處罰。
對于未成年人實施的輕傷害案件、初次犯罪、過失犯罪、犯罪未遂的案件以及被誘騙或者被教唆實施的犯罪案件等,情節輕微,犯罪嫌疑人確有悔罪表現,當事人雙方自愿就民事賠償達成協議并切實履行,符合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作出不起訴的決定,并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
二、如何判斷犯罪分子準備著手犯罪?
1、實行行為必須實際接觸或者接近犯罪對象。例如,攜刀埋伏路邊伺機行搶的搶劫犯,如果在行為出現之前即被抓獲的,不能認為搶劫已經著手,仍應屬犯罪預備的行為。
2、實行行為必須對犯罪的直接客體造成了直接威脅。否則,即使已經接觸或者接近犯罪對象,也不能認為是犯罪著手。例如,尾隨行為,對犯罪客體只是一種間接的潛在威脅,尚未直接危及犯罪對象的安全。其行為完全符合犯罪預備行為的本質和要求。只有再往前發展一步,直接指向犯罪對象,造成了實際的威脅,才能視為行為人實行犯罪的著手。
3、實行行為必須能夠直接引起危害后果的發生。有些犯罪實行的行為雖然還沒有直接接觸犯罪對象,但只要這種行為能夠對犯罪的客體直接引起危害后果的,就應認為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例如,行為人只要把毒品放在被害人要吃的食物里,就有可能導致被害人死亡。
現在社會在處理一些案件過程當中存在著特情引誘,在這種行為之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結果是無法實現的,也就是即使著手同事的犯罪行為也實施了,但是沒有辦法使犯罪的意圖得逞,這個時候就會構成我們國家刑法當中規定的犯罪未遂,要從輕處罰。
犯罪未遂的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既遂與犯罪未遂有什么區別
犯罪未遂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掛名股東如何安全退出
2020-12-03夫妻假離婚買的第二套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20勞動法辭退如何賠償
2021-03-16房產遺贈兒女有居住權嗎
2020-11-09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有簽名沒有公章的合同是否有效
2021-02-11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壽險詐騙的類型包括哪些
2021-03-22第一個保險合同生效日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29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萬能險是否可以購買
2020-12-12改裝汽車應怎樣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04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土地轉讓合同效力要如何認定
2021-02-19政府有償劃撥的土地怎么攤銷
2021-02-06農村違建方拆遷怎樣賠償
2021-03-13廬江縣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0-11-10農村拆遷安置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