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規定犯罪預備判實刑嗎?
犯罪預備也有可能判實刑,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有: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貨幣、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二、一審刑事案件審理時間一般是多久?
一審法院的正常審理期限(一般為2個月,至遲不超過3個月,特殊情況例外)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根據上述規定,人民法院審理一審案件常見的審限應當在三至六個月。
可見,如果犯罪嫌疑人被認定為是犯罪預備階段,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壞的情況下是可能不會被判實刑的。但最終會不會被判實刑,這要由司法機關根據當時的情況進行認定,畢竟法律上也并沒有規定,只要是犯罪預備階段就絕對不能被判處實刑。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賠償責任和人身侵權責任可否并用
2020-11-22申請法律援助的一般條件與特殊條件
2020-11-19雇傭工人受傷沒有合同老板不承認怎么辦
2021-02-23如何舉報保健用品虛假宣傳
2020-11-10入室盜竊并殺人怎么判刑
2020-12-02交通賠償訴訟怎樣提交證據?
2021-02-04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20年后勞動關系會自動解除嗎 該案已中止審理 等待中院類似案例
2021-01-18離婚又復婚可以再次享受婚假嗎
2021-03-25什么情況被公司辭退不能勞動仲裁
2021-01-03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如何進行保險索賠呢
2021-01-13殘廢
2021-02-17有關土地承包合同變更案例
2021-02-112020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如何補償
2021-01-18房子劃入拆遷紅線,多久會被拆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