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法預備犯罪解釋是什么?
犯罪預備亦稱預備犯,是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行為。故意犯罪中介于犯罪決意與著手實行犯罪之間的一個階段。行為人在此階段上,主觀方面具有犯罪的直接故意,即明知其預備行為是為侵害某種客體制造條件,并希望以此保證犯罪的既遂;客觀方面表現為為實施犯罪而準備工具、制造條件,既可以是作為的形式,也可以是不作為的形式。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二、犯罪預備形態的主觀特征也包括兩個方面:
(1)行為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為了順利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后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為了順利地著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才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征所在。犯罪預備行為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為尚未著手時停止下來,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愿在著手實行行為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礙行為人著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為人繼續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為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為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以上就是犯罪預備行為的認定和相關規定,對于犯罪預備行為的處理,應當由司法機關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有關量刑處理的標準是對照犯罪既遂的量刑情況來從輕處理或者減輕處理,對于沒有造成犯罪事實的,還可以直接免予處罰。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犯罪預備量刑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水產養殖的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29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訴訟行為有哪些
2021-02-17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財產保全可凍結配偶的嗎
2021-02-09婚禮上搶婚犯法嗎
2021-01-24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如何處理
2021-02-05法院依據效力待定合同判決是認定事實錯誤嗎
2021-03-13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取消繼承權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12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上班玩手機被開除算違反勞動法嗎
2021-03-13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保險公司員工年終工作總結范文
2021-01-08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
2020-11-09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情況下變動
2021-01-05對拆遷補償有異議應該怎么處理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