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事人犯罪未遂是否追究刑事責任
未遂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如果不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就達到既遂,其社會危害性比預備犯更大,因此,更需追究其刑事責任。但畢竟沒有達到既遂,所以,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作為某種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
實行行為的著手:是指犯罪分子已經開始實施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種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著手是實行行為的起點。應該從主客觀統一的意義上把握著手:主觀上,行為人實行犯罪的意志已經通過客觀的實行行為開始表現出來;客觀上,行為人已經開始直接實施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著手的主觀和客觀的統一,反映了著手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為認定著手實行犯罪提供了一般標準。
著手實行犯罪的共同特征:
①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已經同直接客體發生了接觸,或者說已經逼近了直接客體。如拿刀對準被害人。
②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是可以直接造成犯罪的結果的行為。如舉槍瞄準被害人。
③著手實行犯罪的行為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具體犯罪客體的行為。
2、犯罪沒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內容沒有完全實現,沒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
結果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一定的物質性的犯罪結果作為其犯罪構成的客體要件的結果犯,應當以法定的犯罪結果是否發生,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故意殺人罪。
行為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完成一定的行為作為其犯罪構成要件的行為犯,以法定的犯罪行為是否完成,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強奸罪。
危險犯,刑法分則明確規定以造成某種危害結果的危險狀態作為其犯罪構成要件的客觀要件的危險犯,以是否造成了某種危險狀態,作為犯罪是否得逞的標志。如破壞交通工具罪。
犯罪未遂在有關部門的審判上理論上一般就是從情處置,但是需要自己積極學會接受的處置結果,但是因為自己是未遂,所以處理的方式不會太嚴重,因此自己不需要過度的糾結具體的情況,但是需要對于自己行為進行反思,今后減少自己的過激行為。
特情犯罪未遂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犯罪未遂工具對象屬于不能犯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保全擔保費退嗎
2021-01-06關于三級丁等醫療事故的規定
2020-12-24土地劃撥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06怎樣判斷既定事實婚姻
2020-12-08收購空殼公司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12老公現在坐牢了我和他已經分居兩年想起訴離婚法院會準嗎
2021-01-21酒駕摩托車追尾全責不賠償怎么辦
2021-02-26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我國繼承人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3-03員工受傷申請調崗可以嗎
2020-12-0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與人壽保險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12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胡某訴某起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9機動車理賠要注意什么
2021-01-03愛車被冰雹砸成麻臉車險怎么賠
2021-02-22荒山種植承包合同
2021-01-22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拆遷可以強制斷水斷電嗎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