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就本案訴訟時效問題存有幾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適用特殊(短期)訴訟時效。短期訴訟時效是指時效期間不足兩年的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訴訟時效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本案受害人孫某在2001年3月被王某刀砍致重傷,訴訟時效應該從此時開始計算,其在2002年11月提起民事訴訟,顯然已超過一年期間的訴訟時效。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可以參照適用刑事追訴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刑訴法)第七十七條規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只規定了司法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即追訴時效,而未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時效,因而有理由認為刑訴法第七十七條不僅僅規定了被害人具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訴權,而且具有勝訴權,人民法院不得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附帶民事原告人的訴訟請求,即刑事追訴時效與附帶民事訴訟時效一致。本案民事訴訟與刑事被告人王某的犯罪行為具有因果聯系,所以,可以參照刑事追訴時效(十年)的規定,保護被害人孫某的民事權利。
第三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因犯罪行為而引發的民事案件,按照先刑后民原則,刑事訴訟客觀上阻礙了民事訴訟的正常進行。因而可將刑事訴訟過程作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九條規定的其他障礙,中止民事訴訟時效。不過,刑訴法規定被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后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說明被害人主觀上怠于行使訴權,故只能將公安機關立案起至檢察機關提起公訴止這段時間作為民事訴訟中止的其他障礙。本案被害人孫某受到傷害至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前的六個月,加上提起公訴至提起民事訴訟期間的七個月,亦已超過一年的民事訴訟時效。
第四種意見認為,本案可以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四十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本案被害人孫某于2001年9月向公安機關提出控告可視為"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檢察機關于2002年4月提起公訴亦可視為"提起訴訟",據此,適用訴訟時效中斷的規定,認定本案未超過訴訟時效。
第五種意見認為,本案應當適用訴訟時效延長的規定。筆者同意這一意見,其理由如下: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九條規定,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沒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在司法實踐中,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案件,往往都已超過民事訴訟時效,如果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顯然有違上述司法解釋的初衷。另外,在刑事訴訟過程中,被害人既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亦可直接提起民事訴訟,如果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法律保護其民事權益,而直接提起民事訴訟,法院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而不予保護,則有悖立法旨意。故第一種意見失之偏頗。
二、雖然本案民事訴訟與刑事案件被告人王某的犯罪行為具有因果聯系,但是,追訴時效是國家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是司法機關依職權而執行的,而訴訟時效是權利人請求法院保護民事權益的有效期限,被害人提起民事訴訟是其出于維護自身民事權益的需要,向對方行使請求權。由于可見,追訴時效與訴訟時效兩者之間的性質截然不同。其次,刑事案件公安機關雖然在追訴時效內立案偵查,但在檢察機關提起公訴至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這一時間段內已超過追訴時效的情況并不鮮見,而法律允許被害人在法院一審判決宣告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如果在這一時間段內被害人直接提起民事訴訟,無論按照民事訴訟時效的規定,還是參照刑事追訴時效的規定,則均已超過訴訟時效,法院難以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故對第二種意見筆者不敢茍同。
三、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是法定的,司法解釋未將刑事訴訟列入其他障礙的范疇,且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只能發生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它不能解決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出現的權利人無法主張訴權的客觀情況。例如本案被害人孫某在一審宣判后至二審作出終審裁判前,按照司法解釋規定,既不能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又不能直接提起民事訴訟,顯屬不可歸責于被害人的客觀障礙,但卻不能適用訴訟時效中止的規定。故第三種意見也擬欠妥。
四、法院規定的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均是由當事人的行為引起的,為當事人主觀意志所決定的。本案被害人孫某雖然曾向公安機關提出控告,但控告的目的是請求司法機關追究犯罪嫌疑人王某的刑事責任,而非要求王某履行民事賠償義務。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則是國家司法機關依職權作出的國家行為,代表了國家意志,與當事人提起訴訟具有本質的區別。故第四種意見的立論難以成立。
五、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延長的事由是特殊情況,其實質是賦予法院自由裁量權,以便更充分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但是,法院也不能隨意地延長,特殊情況應是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客觀障礙。本案被害人孫某提起的民事訴訟,與刑事訴訟存在密切的聯系,這一基于刑事被告人王某的犯罪行為給被害人孫某造成物質損失和精神傷害而引發的民事訴訟,不同于普通的民事訴訟,其具有特殊性是顯而易見的。故筆者認為,對這類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案件,經過審查,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如果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不知道司法機關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刑事責任的同時,自己還具有行使提起民事訴訟或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要求追究致害人的民事責任,則可將整個刑事訴訟過程作為特殊情況,延長訴訟時效期間;如果司法機關已經告知其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并記錄在案,而其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則從司法機關告知之日起至一審判決宣告之日止這段時間,不能作為訴訟時效延長的特殊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理實施哪些行為的可以不經肖像權人同意
2021-01-25物權期待權的保護條件
2020-12-3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完成
2021-03-06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一般代理可以調解嗎
2021-02-14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如何繞開二手房中介陷阱
2020-11-08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抵押嗎
2020-12-15土地入股分紅屬于什么科目
2020-11-16模擬拆遷簽約率達不到就不拆了嗎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