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對訴訟時效的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在我國僅指法律對時效期間的長短另有規定,而不是對是否受時效限制另有規定。按本條,任何情況下以任何方式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都應受時效限制,只不過不同情況下時效期間的長短不同、開始計算的時間不同、是否應中止、中斷和延長的情況不同。無效合同中一方向人民法院要求返還財產或賠償損失,屬于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應當在法定的時效期間內起訴,否則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至于訴訟時效的起算問題,應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合同法》第61條、第62條、第66條、第161條等條規定確定,從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民法通則第137條第1項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法對此無另外規定。
因此,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仍應遵循此規定,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合同是否有效由人民法院通過判決或仲裁機構通過裁決確認,一方在起訴時合同效力并不確定,一方或雙方也無權自行確定。因此當事人只能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主張權利,時效期間應從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計算。如企業之間的借款合同雖然無效,但時效的起算只能以約定的還款期限屆滿之次日為準,不能以銀行款項借出之次日開始計算,也不能以出借人主張權利被借款人拒絕之次日開始計算,更不能以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無效之次日開始計算。
實踐中不乏當事人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不知道合同無效,因此仍期待合同履行而沒有及時提出返還或賠償的請求,此時權利人不知也不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時效期間不應開始計算。
律霸小編提醒您,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時效一般為3年,法律規定應該從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開始計算,當然實踐中也可能出現起算時間不同的情況。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本網站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抵押車輛是否可以質押
2021-02-02補充協議主體與主合同主體要一致嗎
2020-12-07實用新型專利是不是沒什么用
2021-02-08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簽假合同應怎樣處罰
2021-01-2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20-12-07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保險人能否因保險標的物轉讓未批改而拒賠
2020-12-25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土地承包經營權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撤銷
2021-02-12土地出讓金和出讓地價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25土地轉讓協議書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1-16如何區分土地出讓金與地價的不同點
2021-02-04遇到暴力拆遷時應該怎么做
2021-02-04房產證已過戶宅集地沒過戶拆遷時還用給原房主錢嗎
2021-03-10房屋征收是不是一定要給予補償
2020-11-24大棚拆遷有補償嗎,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1-15廣州林和村舊改:新鴻基地產建東站商圈新標志
2021-03-10廠房遇拆遷,政府停電停水造成的損失誰負責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