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的明知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⑴買賣雙方的成交價格。如果成交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格,就可以認定行為人“明知”;
⑵進貨渠道是否正當,賣方有無正當合法手續。如果進貨渠道、購買手段都不正當,行為人就應當預見到購進的可能是偽劣產品,如果仍然購進并予以銷售,就可認定行為人“明知”;
⑶產品有無質量合格標記。如果產品沒有相應的應當具備的質量合格標記,就可以確定行為人明知銷售的是偽劣產品;
⑷買賣、交接產品的方式方法以及時間地點。
如果動用非正常的方式方法進行交易,行為人就可能明知是偽劣產品。另外,如果是某些特殊產品,銷售者還應當具有一定的專業鑒別認識能力,在行為人不具備對這些特殊產品的認識鑒別能力的情況下,行為人可能對其是否偽劣產品不能明知,若行為人具備這種認識鑒別能力,而仍然購進偽劣產品予以銷售的,則可以認定行為人的“明知”。
二、最新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三、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立案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第16條規定: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的;
2、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十五萬元以上的;
3、偽劣產品銷售金額不滿五萬元,但將已銷售金額乘以三倍后,與尚未銷售的偽劣產品貨值金額合計十五萬元以上的。
關于偽劣產品,如果商家都不知道是偽劣產品,那么商家實際上也是受害者,商家可以向進貨廠家追究法律責任,因此,認定商家明知道是偽劣產品仍然對外進行銷售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對于明知的認定,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分析。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既遂標準是什么
非法銷售偽劣產品罪的量刑是怎么規定的
買到偽劣產品應該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24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勞務合同安全免責是否有效
2020-12-22發現對方未履行合同義務怎么辦
2020-12-26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男子猝死未查明死因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28航空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8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如何認定
2021-01-25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契約撤銷權 PolicyCancellationRight
2020-12-26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呢
2020-12-04親屬代簽的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有效嗎
2021-03-24申請信息公開對提高征地拆遷補償有什么作用
2021-02-10房屋拆遷補償有哪些形式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