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通則》確立了兩種訴訟時效,即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特殊的短期訴訟時效為1年,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民間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一般適用2年訴訟時效,但這并不意味著民間借款案件就不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期間。民間借款合同時效分無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和有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兩種情形,實踐中,未約定還款期限的民間借款合同大量存在,這些糾紛的訴訟時效如果符合《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的要求的,可適用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而非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否則將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有違公平原則。有償還期限的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沒有返還借款,債權人明知債權已到期而債務人未能償還欠款,權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的,適用一般訴訟時效制度。無償還期限的民間借款,通常以債權人知道債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20年的訴訟時效。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人就可以此為由主張時效抗辯權。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但因其規定過于原則,加上民間借款糾紛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致許多民間借貸案件因時效問題發生爭議。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的立法意圖,對民間借款糾紛訴訟時效的適用,應當堅持作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解釋。本案中,雙方未明確約定還款期限,但原、被告實際履行的行為可推定雙方對還款方式做出了新的約定,即同意債務的分期履行。原、被告雙方達成的分期履行還款計劃,是因被告無法一次性還清欠款,原告采取的寬容還款方式。因此,分期還款只是連續的履行期間,基于本案借款合同所產生的訟爭實際上是一個整體還款行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的規定,債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故本案中整筆借款的還款期限并未超過訴訟時效,仍應受法律保護,這樣處理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發揮訴訟時效制度的最大價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賠償訴訟程序
2020-11-30無期徒刑犯在執行期間重新犯罪還有機會減刑嗎
2020-11-26人員調崗不服從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2-15P2P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什么
2021-02-23銀行抵押的房子能申請保全嗎
2021-02-12沒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1-02-11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21-02-13對交通行政處罰不服的怎么做?
2021-02-09婚前購房離婚如何分割,貸款是共同債務嗎
2021-01-30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夫妻共同債務包括什么,婚前債務是自行承擔嗎
2021-01-14如何確定立遺囑人是否有遺囑能力
2021-03-11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偽造印章被判刑所簽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8學生死在學校,學校有沒有責任
2020-11-10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工廠集資房屬什么性質
2020-11-12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如何解除合同及解除合同程序
2020-12-05單位辭退多久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