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民法通則》確立了兩種訴訟時效,即一般訴訟時效和特殊訴訟時效。一般訴訟時效為2年。特殊的短期訴訟時效為1年,最長訴訟時效為20年。民間借款糾紛的訴訟時效一般適用2年訴訟時效,但這并不意味著民間借款案件就不適用特殊的訴訟時效期間。民間借款合同時效分無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和有還款期限借款合同兩種情形,實踐中,未約定還款期限的民間借款合同大量存在,這些糾紛的訴訟時效如果符合《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的要求的,可適用20年的最長訴訟時效,而非2年的一般訴訟時效,否則將對債權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有違公平原則。有償還期限的借款合同,借款到期后,借款人沒有返還借款,債權人明知債權已到期而債務人未能償還欠款,權利遭受侵害而不追索的,適用一般訴訟時效制度。無償還期限的民間借款,通常以債權人知道債權被侵害之日起計算20年的訴訟時效。超過訴訟時效的,債務人就可以此為由主張時效抗辯權。
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但因其規(guī)定過于原則,加上民間借款糾紛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導致許多民間借貸案件因時效問題發(fā)生爭議。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的立法意圖,對民間借款糾紛訴訟時效的適用,應當堅持作有利于債權人利益的解釋。本案中,雙方未明確約定還款期限,但原、被告實際履行的行為可推定雙方對還款方式做出了新的約定,即同意債務的分期履行。原、被告雙方達成的分期履行還款計劃,是因被告無法一次性還清欠款,原告采取的寬容還款方式。因此,分期還款只是連續(xù)的履行期間,基于本案借款合同所產(chǎn)生的訟爭實際上是一個整體還款行為。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5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的規(guī)定,債權人的權利受到侵害應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開始計算,故本案中整筆借款的還款期限并未超過訴訟時效,仍應受法律保護,這樣處理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也有利于發(fā)揮訴訟時效制度的最大價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搶黃燈出現(xiàn)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財產(chǎn)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特殊情況遺產(chǎn)如何分配
2021-02-17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公司破產(chǎn)財務人員可以辭職嗎
2021-03-08法律對保險人責任免除條款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3-23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校車肇事?lián)p失保險公司拒賠無理
2021-02-25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公司理賠要原件嗎
2020-12-20保險受益人的變更有沒有期限要求
2021-02-0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是指什么權
2021-02-02土地承包的經(jīng)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小微企業(yè)拆遷補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2-09拆遷合同可不可以轉讓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