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的訴訟時效
融資租賃合同當事人請求法院保護其權利的訴訟時效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的規定,即除法律另有規定以外,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因此,融資租賃合同發生糾紛后,要及時向法院起訴,主張權利,以免超過時效,而得不到法律保護。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如何解決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對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和不履行的后果所產生的爭議。由于融資租賃合同涉及的法律關系非常復雜,其標的一般比較大,在解決合同糾紛時一定要慎重,妥善解決。實踐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問題:
1、注意糾紛案件的當事人: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應包括出租人、承租人。供貨人是否需要列為當事人,由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但供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的,則不應當將供貨人列為當事人。融資租賃合同中的承租人與租賃物的實際使用人不一致時,法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將實際使用人列為案件的當事人。
2、注意案件的管轄地:
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的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與爭議有實際聯系地點的法院管轄。當事人未選擇管轄法院的,應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轄。租賃物的使用地即為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地。因此,當事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管轄法院。
3、注意選擇恰當的解決糾紛的方式:
據《合同法》規定,合同發生糾紛時,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或者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通過協商、調解解決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或者事后達成的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當事人沒有在合同中訂立仲裁條款,事后又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可以向人民起訴。仲裁作出的裁決,由仲裁機構制作仲裁裁決書。對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一方在規定的期限內不履行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融資租賃合同的法律糾紛也同樣可以通過協商、調解、仲裁或訴訟這四種方法來解決。
融資租賃有時會發生一些糾紛,這時要及時進行訴訟解決,以免過了訴訟時效。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是指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對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情況和不履行的后果所產生的爭議。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貸多次逾期會坐牢嗎
2020-12-27判決書下來后還錢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6當事人能否要求返還定金
2021-02-05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開庭后調解成功的訴訟費由誰承擔
2021-03-11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國外項目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1-02-05建筑工程保險的承包方式
2021-01-13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外資保險公司因分立解散需要批準才能解散嗎
2021-01-06我方全責保險會全賠嗎
2021-02-13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地震死亡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8車輛索賠須注意免賠率
2020-11-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2020-12-14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