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有哪些不同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既遂是否存在?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服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許可決定怎么辦
2021-02-24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老字號被商標侵權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2-02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有限合伙承擔什么風險
2020-12-02新三板定增,律師能做什么
2021-01-10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房產證影印件能做抵押物嗎
2020-11-21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漲薪一個月后辭職應按漲薪前薪資發放還是漲薪后薪資發放
2021-01-03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什么是團體意外保險
2020-11-21飛機延誤后起飛前還可以購買航班延誤險嗎
2021-01-15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為什么保險合同中受益人欄是不可以為空白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