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的區別是什么
1、定義不同
間接故意是犯罪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而過失犯罪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發生的情況不同
間接故意一般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為了實現某種非犯罪意圖而放任一個危害結果發生;為了實現某種犯罪意圖而放任另一個危害結果的發生。
而過失犯罪主要有: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過于自信的過失,行為人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結果。
3、對危害結果發生的意志因素不同
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即聽之任之、滿不在乎,容忍、同意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二、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別:
犯罪的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同屬犯罪故意的范疇。二者的相同之處在于,從認識因素上看,二者都明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從意志因素上看,二者都不排斥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者不同之處在于:
(1)從認識因素上看,直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必然發生或可能發生;而間接故意的行為人是認識到危害結果的可能發生。
(2)從意志因素上看,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積極追求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間接故意是放任結果發生。有觀點認為,明知結果的必然發生而持放任態度時,也應屬于間接故意。我們認為不存在行為人認識到結果必然發生而加以放任的情況,因為放任是對危害社會的結果采取了聽之任之的態度,其前提是危害結果存在發生與不發生這兩種可能性時,只有如此,行為人才可能存在發生也可以不發生也可以的心理態度。
故意犯罪中分為了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在間接故意犯罪的情況下,行為人是放任結果的發生。但在過失犯罪中,不管是過于自信的過失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其實都不存在一種放任的心理。甚至可以說,行為人主觀上其實并不想要出現犯罪結果,也不想對他人的人身、財產造成什么損害。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交通事故賠償訴訟時效
2021-02-23買賣合同違約應起訴誰
2020-11-14不服征地拆遷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1-02-23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勞務分包合同是否需要約定保證金
2020-11-14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有抵押的房屋可以過戶嗎
2021-03-10什么是房地產登記?
2021-03-25競業禁止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8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試用期領導不同意離職怎么辦
2020-12-07雇傭關系和勞動關系的法律區別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保險合同為什么會終止
2020-12-01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超速行駛發生事故保險公司為什么不全賠
2020-12-14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保險公司對交通事故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