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過失犯罪需要負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的行為人違反規章制度和社會共同的生活準則并因此而造成重大損失,這是讓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
中國刑法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過于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過失犯罪,刑法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會怎么處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
2、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3、第二百三十三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4、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5、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三、如何認定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1、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
2、《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也是一種罪行,需要當事人對此付出相應的法律責任。若是情節輕微的也是值得引起重視的,生命值得被去尊重和敬畏,任何矛盾和糾紛最好不要拿生命去開玩笑。法制社會在逐步完善,我們有任何問題應該通過合法的方式進行解決,或者向政府尋求幫助。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放火罪屬于過失犯罪嗎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3-23征地一般程序
2020-12-04名譽權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0-12-04公司融資后倒閉怎樣去處理
2021-01-01反擔保解除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08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如何認定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
2021-02-09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人身損害賠償死亡賠償多少
2020-11-12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勞動合同公司賠償違約金怎么算
2021-02-22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保險合同解除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車禍后保險金怎么申請
2020-11-09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有關問題
2021-02-03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