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過失犯罪需要負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的行為人違反規章制度和社會共同的生活準則并因此而造成重大損失,這是讓其承擔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
中國刑法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的形式:
(1)疏忽大意的過失。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2)過于自信的過失。即行為人預見了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輕信能夠避免,實際上又未能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
過失犯罪,刑法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會怎么處罰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
2、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3、第二百三十三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4、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5、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三、如何認定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1、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
2、《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也是一種罪行,需要當事人對此付出相應的法律責任。若是情節輕微的也是值得引起重視的,生命值得被去尊重和敬畏,任何矛盾和糾紛最好不要拿生命去開玩笑。法制社會在逐步完善,我們有任何問題應該通過合法的方式進行解決,或者向政府尋求幫助。
單位犯罪有過失犯罪嗎?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放火罪屬于過失犯罪嗎 放火罪該如何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地面附著物怎么補償
2021-01-07如何確定居間合同的切實履行地
2020-11-19征地補償安置協議
2020-12-18智力殘疾怎么領結婚證
2020-12-22駕校學車撞車要賠錢嗎
2020-12-16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法院離婚調解程序是什么
2021-02-18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種類
2020-12-11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人身保險新型產品包括哪些?
2021-02-08企業財產保險的費率一般為多少
2021-03-16沒資格證保險公司到底賠不陪
2021-01-08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簽訂承包協議算勞動合同嗎
2021-03-25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指什么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