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借款合同采用書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間借款另有約定的除外。借款合同的內容包括借款種類、幣種、用途、數額、利率、期限和還款方式等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還規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逾期利息。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
在民間借貸訴訟中,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經常是借款人不愿履行還款義務的抗辯理由,對此,目前司法認定中也存在認識上的分歧,往往導致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對同類案件做出不同甚至相反的判決結論的情況。那么究竟借款期限約定不明可以起訴么?如果可以,那么在借款糾紛訴訟中又該如何去舉證呢?
借款期限約定不明,可根據以下情況去判斷訴訟時效:
1、出借日期不能確定時,訴訟時效期間的確定。
只顯示借款金額的借款條,或口頭借款合同雙方均認可借款事實,但出借日期不能確定,借款人提出超過訴訟時效的履行抗辯。一種看法認為,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應由原告承擔對出借日期事實的舉證責任,如舉證不能,承擔敗訴責任。另一種看法認為,從保護權利人的角度,堅持權利和義務相一致原則,應由權利享受人(借款人)對出借日期及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的事實承擔舉證責任,不能確定時,從主張提出之日開始重新計算訴訟時效期間。
2、還款期限不明,即借據顯示出借日期和金額,不顯示還款日期,一種觀點認為,應當從借款條顯示的出借日期之次日起確定訴訟時效期間。另一種觀點認為,應從出借人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起算,不能確定時應當適用二十年時效的規定,確定時效情形。實際上,以上兩種情形,第二種比較合理。
3、沒有借款條、只有欠款條情況下的訴訟期間認定。
首先確定借款條的性質:
(1)借款手續不規范造成的“欠款”條,實為借款條,應按上述訴訟時效期間計算辦法確定時效。
(2)債權人催告貨款或其它權利時,債務人出具的欠款條,并非借款,應根據雙方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確定欠款性質。
(3)出借人催告借款時借款人出具的還款條,是當事人之間仍然存在借貸關系的書面憑證,但該欠款條標志著債權人已就借款債權行使過催告,借款人沒有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出借人對債務人的履行意愿、履行能力已經了解,已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可能遭受侵害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應從欠款條所確定的還款日期之次日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沒有載明還款日期的,應從欠款條出具之次日起開始起算或重新計算訴訟時效期間,適用兩年訴訟時效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2-16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申報個人財產包括銀行存款嗎
2021-03-19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雇傭關系能認工傷嗎
2021-03-21自建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1-02-08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哪些人適合購買交通意外險
2020-12-03出國旅游保險選購要注意的點有哪些
2020-11-23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保險屬于要約合同嗎
2021-01-31保險代位權的適用范圍是怎樣的
2021-01-24租房遇拆遷如何安置
2020-11-11廠房拆遷補償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