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是犯罪嗎?
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不一定是犯罪,《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必須符合以下特征: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
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犯罪中止的認定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首先,行為人明確認識到自己能夠繼續犯罪或實現犯罪結果;其次,中止行為的實施是行為人自動作出的選擇;再次,中止犯罪的意圖必須是完全的、無條件的、徹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條件的或暫時的。
2、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第一,中止行為是停止犯罪的行為,是使正在進行的犯罪中斷的行為;第二,中止行為既可以是作為的方式,也可以不作為的方式。
3、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這里的犯罪過程,包括預備犯罪的過程、實行犯罪的過程與犯罪結果發生的過程。
4、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
由于主觀意識原因而放棄犯罪行為實施,構成犯罪中止,并且中止后沒有造成危害的,雖然實施了犯罪行為,到那會并不構成犯罪。只有在意志支配之下,實施了違法行為,并且給個人造成身體、財產上的損失,亦或者是破壞了社會市場秩序時,犯罪中止行為才滿足犯罪要件。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醫院突發心梗死了怎么賠償
2020-11-23如何辦理失業證
2020-12-25交通死亡補償費計算依據
2021-01-232020遺贈撫養協議怎么寫
2020-12-04責任認定書一出來保險公司就要賠償嗎
2021-03-05勞務派遣行政許可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0提存貨物滅失的責任
2021-02-18私人建筑合同如何擬定
2020-12-23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房產證抵押貸款還需要銀行流水嗎
2021-01-05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人身意外險的內容
2020-12-17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國內貨物運輸保險的保險貨物范圍
2021-03-09人身保險有怎樣的特征
2021-03-23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交通事故訴訟是起訴司機還是保險公司呢
2020-11-20車禍哪些費用保險公司可以賠償
2021-02-06車險保險不予理賠的幾種情形
2021-02-18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權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