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是犯罪嗎?
在犯罪過程中犯罪中止不一定是犯罪,《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
犯罪中止必須符合以下特征:
1.必須在犯罪過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預備或者著手實行犯罪過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經得逞,則不存在犯罪中止的問題。
2.必須是犯罪分子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里包括兩種情況:
(1)自動放棄犯罪
犯罪分子在著手實行犯罪之前,主動放棄犯罪意圖,停止著手實施犯罪,或者在著手實施犯罪之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中止犯罪行為。放棄犯罪是出于行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這是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根本區別。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進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來,則不能視為犯罪中止。
(2)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犯罪人在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后,犯罪結果發生之前,主動放棄繼續犯罪,并主動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結果的發生。
二、犯罪中止的認定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徹底中止犯罪的意圖,即行為人在客觀上能夠繼續犯罪和實現犯罪結果的情況下,自動作出的不繼續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結果的選擇。首先,行為人明確認識到自己能夠繼續犯罪或實現犯罪結果;其次,中止行為的實施是行為人自動作出的選擇;再次,中止犯罪的意圖必須是完全的、無條件的、徹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條件的或暫時的。
2、行為人客觀上實施了中止犯罪的行為。第一,中止行為是停止犯罪的行為,是使正在進行的犯罪中斷的行為;第二,中止行為既可以是作為的方式,也可以不作為的方式。
3、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過程中,而不能發生在犯罪過程之外。這里的犯罪過程,包括預備犯罪的過程、實行犯罪的過程與犯罪結果發生的過程。
4、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結果。
由于主觀意識原因而放棄犯罪行為實施,構成犯罪中止,并且中止后沒有造成危害的,雖然實施了犯罪行為,到那會并不構成犯罪。只有在意志支配之下,實施了違法行為,并且給個人造成身體、財產上的損失,亦或者是破壞了社會市場秩序時,犯罪中止行為才滿足犯罪要件。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法律規定犯罪中止有幾種類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檢察院認為監管場所理意見不當如何處理
2021-02-04地役權與相鄰權有什么區別
2021-01-27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離婚自由的保障措施有什么
2020-12-07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產品供貨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0-11-08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終止勞動合同是否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呢
2021-01-18私人幼兒園疫情不上班有工資嗎
2020-12-14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常見的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1-02-07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