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主要區別在于內容不一樣。四要件包括:犯罪主體,犯罪客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兩階層包括:客觀違法要件:行為主體、危害行為、行為對象、危害結果、因果關系。客觀阻卻事由:正當防衛、緊急避險、被害人承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1.說明某種犯罪危害了什么樣利益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客體。犯罪總是侵害了一定利益的。故意殺人罪侵害了人的生命權,故意傷害罪侵害了人的健康權,盜竊罪侵害了公私財物所有權,等等,諸如此類。犯罪所侵害的利益實質都是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因此,犯罪客體就是犯罪行為所侵害的而為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在刑法中,不侵害任何社會關系的犯罪是不存在的,因此,犯罪客體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要件。
2.說明犯罪是在什么樣的客觀條件下,用什么樣的行為,使客體受到什么樣危害的要件,在刑法學中稱之為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客觀方面首先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危害行為,沒有危害行為,就沒有構成犯罪的前提。其次,是指危害行為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結果。不管具體的犯罪行為表現形式如何復雜或具體的危害結果表現形式如何,它們都是犯罪構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3.說明犯罪是由什么樣的人所實施的要件,在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主體。在司法實踐中,各種具體犯罪的主體情況盡管千差萬別,但作為自然人犯罪,其共同之處都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單位犯罪,也應具備一定的主體資格。
4.說明犯罪主體實施犯罪時主觀心理狀態的要件,刑法學上稱之為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主觀方面包括兩種形式,即故意和過失。每種犯罪都必須具有一定形式的主觀要件,行為人的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故意和過失,則不構成犯罪。
審理案件時,辦案機關和人民法院必須調查清楚案件的經過、事實、原因、動機和作案手段等,對案件的情況了解無誤后,才可以有人民法院作出相應的判決處理。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對違法人員進行處罰。
因涉嫌犯罪能否中止審理民事案件嗎?
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構成條件是什么?
犯罪分子只探墓不盜墓犯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對方死亡了我會被拘留嗎
2021-01-05二審案件一定要合議庭審理嗎
2020-11-18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有些什么特征
2020-11-10入職審批表可以視為勞動合同嗎
2021-02-04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交通事故案件,法院受理范圍是什么
2020-11-11未領結婚證同居 能向法院訴訟離婚嗎
2020-11-19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什么是保險合同主體變更
2021-03-08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