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損害賠償,尤其是產品質量侵權方面的賠償案件在逐年增多。產品質量侵權屬特殊侵權,它與一般侵權相比,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般侵權,是指行為人的行為直接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必須具有主觀過錯和責任能力以及行為的違法性和造成損害的事實存在;特殊侵權,是指行為人的行為間接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不需要完全具備一般侵權的成立要件,法律對此類侵權責任構成一般都有特別規定。產品質量侵權與一般侵權相比有較大區別。
有關產品質量侵權的法律規定
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我國早在1986年就制定了產品責任法律、法規,主要體現在《民法通則》和《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之中。1993年我國第一部《產品質量法》出臺。1993年《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出臺,我國在產品生產、銷售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加快了立法步伐,逐步走向法制化管理軌道。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規定:“因缺陷產品致人損害的侵權訴訟,由產品的生產者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承擔舉證責任。”很明顯,對于產品質量侵權案件中的舉證責任,實體法已有規定。
產品質量侵權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問題
一般侵權訴訟中,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舉證責任分配比較明確,但在特殊侵權訴訟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舉證責任分配就不太明確。在司法實踐中,“舉證責任倒置”這一法學術語容易引起歧義,人們往往會存在一種誤解,認為特殊侵權訴訟中舉證責任是被告承擔,原告沒有舉證責任。雖然法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有規定,但都過于原則而不具體,在具體案件中還是存在舉證責任分配不明和舉證責任分配隨意性大的問題。筆者認為,被告在舉證責任倒置中所承擔的舉證責任應限定在法律規定的舉證責任范圍之內,不能將全部舉證責任倒置給被告,任意加重被告的舉證責任。因為,不管是生產者、銷售者還是消費者,合法權益都應當受到法律保護。因此,“舉證責任倒置”應當改名為“法定舉證責任”。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是因缺陷產品造成他人人身、財產損害時,產品的生產者及銷售者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懂a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產品以外的其他財產(以下簡稱他人財產)損害的,生產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生產者能夠證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一)未將產品投入流通的;(二)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三)將產品投入流通時的科學技術水平尚不能發現缺陷的存在的。”此條規定了生產者的產品侵權責任以及免責條件。在個案中,被告必須證明以上三項中的一項才能免責。
如某建房主使用了某預制構件廠生產的水泥預制板,工人在預制板上堆放水泥空心磚,其中有3塊預制板同時斷裂,兩名工人隨堆放的水泥空心磚和斷裂的預制板一起從4樓墜入1樓,造成重傷。原告隨后向法院提起訴訟,在訴訟中,被告向法院提供了產品《檢驗報告》以及產品《合格證》和建房主堆碼水泥空心磚過多等證據,證實產品投入流通時,引起損害的缺陷尚不存在,其損害是因原告使用不當造成。
本案中,被告提供的技術部門的《檢驗報告》、《合格證》和證人證言等證據材料,只要來源合法,內容客觀真實,證明目的明確,就應當采信。原告應提供證據證明產品確實存在缺陷(對產品進行鑒定),有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的事實以及缺陷產品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而不能說原告提供了預制板斷裂的證據,就完成了舉證責任。因此,產品質量侵權訴訟中,原、被告的舉證責任是:原告應舉證證明產品確實存在缺陷或證明該產品處于一種不合理的危險狀態,產品的缺陷在制造或銷售時已存在,損害是因缺陷產品造成的;被告應舉證證明《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三項免責情形中的一項或者能夠證明原告使用不當及違反操作規程。否則,不能免除責任。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適用的歸責原則
產品質量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是指造成了他人的損害,但行為人主觀上并無過錯,也不能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而仍由行為人承擔責任。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3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實行無過錯歸責的法律依據。適用這一原則,主要不是根據行為人的過錯,而是基于損害事實的客觀存在,根據行為人的行為與造成損害的因果關系,由法律特別規定。無過錯責任又稱客觀責任或危險責任,國外如英美法中則稱為嚴格責任。無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使受害人的權益容易得到保護,行為人則處于不利地位。我國《民法通則》規定了8種情形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與過錯推定原則不要求受害人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適用無過錯歸責一般都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具體案件有:缺陷產品侵權訴訟、因新產品制造方法發明專利引起的專利侵權訴訟、高度危險作業侵權訴訟、環境污染侵權訴訟、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引起的侵權訴訟、飼養的動物引起的侵權訴訟、共同危險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等。無過錯責任原則必須在法律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適用,不能隨意擴大或者縮小適用范圍。同時,應該與一般過錯責任、混合過錯責任、推定過錯責任區別開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的保全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2-19上海交通隊違章處理排隊多久
2020-11-09危險駕駛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1勞動關系轉移是什么意思
2020-12-07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勞動合同跟勞務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0-11-11人事代理
2020-12-27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意外傷害險理賠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15保險公估人有哪些職責
2020-12-13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肖X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一案的民事判決書
2020-11-12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公司拖欠工人保險如何維權
2020-12-11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