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趙某(男)與王某(女)在歌舞廳邂逅相識,之后兩人便開始交往,2008年6月,為表明自己的忠心,趙某以王某的名義購買了某花園小區商品房一套。2010年12月,趙某和王某開始在購買的房內共同居住,此后,趙某曾多次提出辦理結婚手續,但王某一直以各種理由拒絕。不久王某以雙方性格不合、不能繼續交往為由將趙某趕出家門,拒絕趙某再次進入房屋。無奈之下,趙某于2011年3月起訴至法院,要求王某返還不當得利價值45萬元的商品房一套并承擔案件的訴訟費、保全費等費用。
分析:雖然當初原告趙某購房并為標明是為結婚而贈與,但是雙方存在共同居住的事實,而且趙某多次提出辦理結婚手續的要求,可以認定趙某的贈與是以結婚為目的,是附條件的贈與,現在雙方結婚不成,被告王某就失去了占有該房屋的法律依據。
理由:
一、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條規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贈與附義務的,受贈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如果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撤銷權人撤銷贈與的,可以向受贈人要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二、雖然此處的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同附義務的贈與合同之間不是完全吻合,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處,可以被理解為一種附條件的贈與,這個條件就是受贈人同意與贈與人結婚。如果最終雙方沒能結婚,就應當仿照附義務合同的有關規定,由受贈人返還贈與人的贈與物,對于這種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其實就可以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彩禮。
三、一般來說,對于巨額給付的生活資料,給付一方是建立在將來締結婚姻、共同生活的基礎上才進行的,可以說這樣的給付是非常具有針對性和有條件性的。在雙方沒有辦法繼續戀愛關系、結婚共同生活的情況下,受給付方繼續占有給付的貴重物品、生活資料就失去了事實上、法律上的依據。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的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受贈一方已經無權繼續占有這類物品,給付方可以依法要求其返還贈與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遺產繼承)
2021-03-16交通事故新規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0訂婚后男方爽約彩禮需要退回嗎?
2021-03-13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公租房戶口在有居住權嗎
2021-01-27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單位應當如何與員工約定試用期?
2021-03-01員工不勝任現有工作崗位能不能隨意調崗
2021-03-07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車輛失而復得 保險賠償該退
2021-01-08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交通事故誤工費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6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