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言論侵權要到哪個法院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對于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秉持的原則是: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
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為了對侵權行為地予以明確,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在該解釋中,針對日益活躍的信息網絡,專門就侵權行為實施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進行了更為具體明確的界定。該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信息網絡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二、網絡言論侵權構成要件
1、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行為。關于某一行為是否構成侵害他人名譽權,一般可從三個方面進行考察:須有傳播散布之行為,即該行為需為第三人所知悉;侵害行為系針對特定人為之;傳播內容必須有妨譽性,即該內容具有貶損他人名譽、降低他人社會評價的性質。侵害網絡名譽權的具體方式有:一是指向權利人的真實姓名、現實身份,對其進行侮辱、誹謗;二是僅指向"虛擬主體",對其背后的民事主體進行侮辱、誹謗。
2、該行為造成了權利人名譽權受到損害的事實。一般認為,損害具有三方面的特征:損害是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所產生的后果;損害具有客觀真實性和確定性;損害具有法律上的可補救性。由于網絡名譽權是一種受到法律保護的合法民事權利,侵害網絡名譽權的行為無疑是一種侵害合法民事權利和利益的行為。侵害網絡名譽權所造成的后果或者表現是,降低他人在網絡上的評價或者降低他人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評價。網絡環境下也存在著一定的價值判斷,因此對于一個在網絡環境下享有較高評價的人來說,更容易在網絡世界獲得更多利益,在很多時候這些利益都能夠轉變為現實利益。因此,網絡社會評價的降低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損害。對于網絡名譽侵權,在現實生活中實行救濟的同時,也可以要求行為人在網絡環境下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從而恢復受害人的網絡名譽權。因此,對網絡名譽權的損害也完全具備上述三方面的特征。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網絡環境的特性并沒有對因果關系理論的具體適用導致任何特殊情況,在網絡名譽權侵權案件中,因果關系理論沒什么特別要求。
4、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通常認為,侵權人主觀方面存在過錯是網絡名譽權侵權不可或缺的構成要件。而過錯在網絡名譽權侵權中的具體適用,與傳統名譽侵權無異。
三、網絡言論侵權怎樣維權
網絡侵權案件包括利用網絡進行的名譽侵權、商譽侵權、電子郵件隱私侵權、個人信息侵權、網站經營者隱私權保護、中間服務商責任、垃圾郵件侵權、利用木馬等程序的侵權等等。也就是說,不僅僅是“艷照門”事件,其他類型的如上所述的侵權事件,都屬于網絡侵權。
市民一旦遭遇網絡侵權,應立即固定證據,并積極主張權益,向公安機關報警,由公安機關偵查處理。如果侵權人涉嫌嚴重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偵結后,可以由國家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以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對于一些利用網絡進行的情節不太嚴重的侮辱、誹謗案件,如有明確證據,受害人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向公安機關報案,還是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證據的率先取得和固定都十分重要。因為對網絡上發生的民事侵權案件與一般的侵權案件取證是不同的,都要證明其行為的違法性、違法行為人要有過錯存在、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一旦不注意證據的固定,滅失后再主張權益則很難。
如果各位讀者還有其他的法律問題需要咨詢,歡迎來律霸網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劃撥土地使用權在何種要求下可以轉讓、出租、抵押
2020-12-17公司不給實習生工資怎么辦
2021-03-15著作權重復轉讓著作權歸誰
2021-01-13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什么是轉繼承
2020-12-06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拆遷中的回遷房有房產證嗎
2020-12-04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勞動爭議的法院管轄地如何確定?
2020-12-14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人身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11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