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探視權,是指夫妻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視子女的權利,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義務協助非撫養一方行使探視的權利。當父母一方行使探視權不利于小孩身心健康時,通過法院的審理判決中止探視權。
我國婚姻法規定了探視權中止的法定理由和方式。
《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規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原因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是探視權中止的法定理由。當父母的探視行為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時,經人民法院判決,探視權才能中止。如果父或母的行為造成的是其他損害,沒有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的,人民法院就不能判決中止探視權。
探視權中止的法定理由既是人民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也限制了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保證了探視權人的探視權不被任意剝奪?;橐龇ò巡焕谧优纳硇慕】底鳛樘揭暀嘀兄沟姆ǘɡ碛桑w現了婚姻法保護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傾向。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和感情的健康。人民法院應嚴格按照這一法定理由作出判決,不得任意中止探視權人的探視權。一方不負擔子女撫養費或是不按期給付撫養費的情況,并不是中止其探視權的條件,不能作為中止探視權的法律依據。如行使探視權的父母一方患有精神疾病、傳染性疾病,有酗酒、吸毒、賭博、品行不端等行為,或者對子女有暴力傾向、騷擾子女的行為、綁架子女的企圖等等,可認定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就應該中止探視。
婚姻法規定中止探視權的主體只能是人民法院,其他任何個人、組織或機關不得中止探視權人的探視權。人民法院中止探視權必須通過審理,以判決的形式作出。把中止探視權的主體限制在法院,就可以避免直接撫養人以及其他個人、組織和行政機關干涉探視權人的探視行為。法院在作出判決時,必須通過審理查明事實,確定探視權人的探視行為是否符合法定理由。探視權人可以在審理中為自己辯解,維護自己的探視權。如果中止探視權的判決一旦生效,就具有法律的強制力,探視權人必須遵守。直接撫養子女一方也可以基于有效的判決要求強制執行探視權人在法院判決的時間內不得對子女進行探視行為。法院判決可以中止其探望權。此外,中止探視權只是探視權行使的障礙,并非剝奪,當以上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消除后,探視權人原享有的探視權可以恢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視權的行使。探視權不僅是一種權利,也是一種義務,探視權人按照協議或者法院判決實施探視時,還應該考慮子女的意旨。如果子女不同意在約定或者法院判決的探視時間接受非撫養一方的探視,探視權人不得強行探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小三懷孕生下孩子算重婚罪嗎
2021-03-20政府采購資格預審公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9撤銷婚姻應在什么期限內提出
2021-02-14成立公司錢可以取出嗎
2020-12-02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監外執行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29怎樣打離婚官司,律師怎樣協助調解離婚
2021-03-17協議離婚后再分婚前財產要依據雙方協議約定嗎
2021-03-13繼承權放棄與繼承權喪失有哪些區別
2020-11-27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現在房產抵押都有他項權證嗎
2021-01-05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案例]:碰到勞務欺詐,求職者該怎么辦?
2021-01-02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