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否定說的有“人格商品化之說”、“違反道德說”、“無法補償說”、“無法計量說”等等,這些依據已遠遠落后于潮流,有悖法學論在一定程度上所具有的克敵制勝的功能。
肯定說有“懲罰功能論”、“補償功能論”、“滿足功能論”、“調整功能論”、“克服功能論”等,這些理論論述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建立得以成立的各種功能,從而證明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精神損害賠償由否定到肯定觀念上的典型實例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德國,之后由于德國法律的示范楷模作用,瑞士、日本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相繼仿效,并依不同國情需要了這個制度,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國家、地區都不同程度地規定了作為侵權后果之一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50年代,我國由于繼受蘇聯法學理論和民事法律的和束縛,長期以來否認精神損害賠償,但值得欣慰的是,在《民法通則》頒布之前,司法實務卻承認“撫恤金”、“撫慰金”這種對人身權受到侵害進行撫慰的物質手段。
客觀地說,精神損害賠償是一個與市場商品的發展程度相關的問題,告訴我們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只要實行市場經濟就必須承認精神損害賠償。如果侵害人給受害人造成的損害,僅僅因為它是精神上的無形損害,就將其棄之不管,不予賠償,是違背市場經濟平等和公平原則的。
精神損害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精神損害包括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損失。狹義的精神損害只包括精神痛苦。精神痛苦是指公民因人格權受到侵害而遭受的心理上、生理上的痛苦。精神利益的損失指公民和法人人身利益遭受的侵害。精神損害是一個特定的概念,它與精神利益損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精神損害可以因多種原因引起,如因為一方嚴重違約而使對方產生精神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受害人依據法律規定都無法獲得精神損害賠償,只有在因侵害公民的人格權或精神利益的情況下,公民才有權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無疑是一種精神利益損失,但精神利益的損失中只有一部分才能稱為精神損害,所以,可以說精神損害只是狹義的精神利益的損失。精神損害,指侵害人不法侵害權利人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等人身權利,給受害人的人格、精神、尊嚴、信譽等造成的非財產上的損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眾籌融資的概述
2020-12-29買賣合同未開具發票能否請求賠償
2021-03-16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交通事故從起訴到發傳票是多少天?
2021-03-19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小學生用美工刀割傷人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2非法盜用他人信息怎么處理
2021-02-18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勞動糾紛勞動局該不該管
2021-01-01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關于機動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01土地轉讓合法嗎
2020-11-12遇到電力公司協助斷電逼遷,如何維權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