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責任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侵害他人人身權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此前,一些相關的法律也確立了精神損害賠償制度;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諸多法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對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性質、范圍和要求作出了界定和細化,在《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受害人的精神損害未達到嚴重后果而請求賠償的,一般不予支持。且明確將精神損害賠償金與死亡賠償和殘疾賠償金作出了區分,從而賦予了精神損害救濟制度更為獨立的地位。這些規范的出臺,無論是對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遏制民事違法行為,還是對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況,對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實踐的實際需要,都具有現實意義。然而,現有法律依據中的精神損害要求的“嚴重后果”又使我們在審判實踐中往往難以把握,以至出現了諸多裁判不統一,甚至有悖我國現有民事侵權法律規范精神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對“嚴重后果”標準作出規范和明確。筆者提出的問題是:第一,受害人的精神損害達到何種程度,或者在何種情形下可以認定受害人的精神損害為“嚴重”。2、對諸如侵犯名譽權、隱私權,致受害人精神利益損害,其“嚴重后果”如何把握。二、精神損害產生基礎的分析。這種基礎分為人身肌體的傷害和精神利益的受害。人身肌體傷害又分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生命的喪失,受害人自己已無意識,不存在精神損害,但是受害人的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正常的生活節奏被打亂,其近親屬則是受到失去親人的精神打擊。另一種情形是受害人受傷或致殘,其結果是,身體的整體功能和完整性受到破壞,嚴重的則喪失勞動能力;他們除物質損失外,在生活中面臨的還有由于身體機能的喪失和殘缺所引起的諸多障礙,需要克服長期的心理壓力。面對社會,還需要克服自卑,需要不斷地因尋找信心而負出代價。對此,單純用物質上的補償是遠遠不夠的。精神利益的損害一般是因侵權人的非暴力手段對他人人格權中的名譽、隱私權的侵犯所引起的外界對受害人社會評價的貶損和降低而使受害人的工作、生活、社會交往受到嚴重影響,由此,而使受害人產生心理痛苦。一個正常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有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但共同的一點卻是,除對必要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質條件追求外,重要的還是對聲譽、社會評價,生存價值等非物質的追求。精神利益的損害,就是對這種追求的阻卻。其結果必然是受害人內心的不安和痛苦。對精神損害產生基礎進行分析,目的是,如何延伸出法律規范對精神損害救濟的統一,包括對“嚴重后果”的具體界定和對侵權行為的遏制。其要點就是,這種損害空間達到何種程度才能得到法律的援手。誠然,社會日常生活中人際關系的紛爭引發的精神侵權十分普遍,大至殘殺傷害,小至口角是非,如果身體一般的精神刺激都可以請求法律予以救濟的話,一是訴訟將成泛濫之勢,法律資源也不堪其負;二是公權力不加區分地強行介入,不僅破壞了一些紛爭本應存在的修復功能,相反還會引起不必要的社會緊張。因此,在探求精神損害的具體標準之前,有必要掌握好兩個基本前提:一是要重視精神損害后果對社會整體面的牽引。民事權利義務關系是私權利義務關系,即侵權涉及的行為和結果,均在個人之間的關系中產生。對精神損害的救濟,一方面,應由社會的力量,諸如道德、輿論、民間其他組織的協調作為調節的空間,而作為公權力的司法手段沒有必要介入;另一方面,當損害后果達到一定的程度,已經不被群眾普遍所容忍,且成為妨害社會健康和諧的一種現象時,法律規范就應當予以干預。這也是《侵權責任法》中“嚴重后果”的初衷。二是要看引起損害的行為對社會的破壞力。損害的后果發生在受害人身上,但侵權行為卻表現在行為人身上。現實中,也可能產生這類情況,嚴重的侵權行為不一定會產生受害人精神損害的嚴重后果,而一般的侵權行為也不一定不產生嚴重的精神損害。行為和結果之間有時也會出現不一致的情形。在民事侵權中,受害人因各自社會經歷、文化及心理素質的不同,精神損害在外觀上會表現出千差萬別,一些受害人內心痛苦,卻在外觀上無任何表現;一些侵權行為雖未產生受害人精神損害在外觀上的嚴重后果,但其社會負面影響卻很嚴重。如果單一地把后果作為法律救濟的條件而忽視對侵權行為的譴責,也同樣會產生司法方向的偏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勞動仲裁步驟是什么
2020-12-05怎么合法有效的討薪討債
2021-01-07可以去看守所探監嗎,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2-19農村建房的申請書怎么寫
2021-03-18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競業限制是先仲裁還是先起訴
2021-03-22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法律對產品責任的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1保險合同必須要是書面形式的嗎
2020-11-20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保險合同的要約形式是什么
2020-12-30對保險代理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8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承包的土地被征收有補償嗎
2021-02-07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未簽訂土地出讓合同但已開發使用是否繳納土地使用稅
2020-12-16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農村房屋城市房屋拆遷補償不一樣,差在哪里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