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制進步、公民權利意識增強和法律保護要求不斷提高的社會現實相呼應,精神損害賠償訴訟逐年增多并成為一道非常亮麗的當代中國司法景觀。但是,刑事訴訟法中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卻一直將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拒之門外”。這不僅令百姓大眾大惑不解,而且在法學界和司法界引發了激烈爭論。主張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視野及范圍的呼聲不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論爭問題的重要。但2000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48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第一條卻規定:“對于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精神損失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002年7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問題的批復》中更是明確指出:“對于刑事案件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精神損失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在該刑事案件審結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不僅堵塞了被害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主張精神損害賠償的渠道,而且還不受理其另行提起的相關民事訴訟。這一解釋將爭論推向高潮,有人甚至對有關規定的科學性產生了懷疑。后來,人們又將希望寄托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從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征求意見稿看,此解釋雖沒有直接支持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精神損害賠償,但規定可就精神損害賠償另行提起訴訟,可見,刑事犯罪引起的精神損害問題仍然受到了司法的重視。但是,2003年底出臺的正式解釋卻刪除了此規定。人們不禁要追問:究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不應該接納精神損害賠償呢?這迫切需要在法理上作出回答與解釋,筆者擬在已有爭論的基礎上談談個人的看法。
一、爭論及其背景
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否接納或受理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問題上,我國法學法律界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主張:
(一)肯定說。該種主張認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接納精神損害賠償請求。其主要理由是:1、刑事訴訟法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精神損害賠償并無禁止性規定;2、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排除精神損害賠償不符合公平的法律原則。公民在其人身權遭受不法侵害時,有權要求精神損害賠償。而當這種不法侵害上升到犯罪程度時,被害人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權利卻被限制在物質損失之內。這在法理上講不通,對當事人也不公平;3、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不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會破壞了法律之間的和諧統一。1如果等刑事案件審結后再另行提起民事訴訟以求得到法律的全面保護,不僅增加了訴訟成本和當事人訴累,還會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結果的不同而影響國家司法的統一性和嚴肅性;4、接納精神損害賠償請求符合設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初衷:即通過兩訴合一,提高訴訟效率和效益、減少當事人訴累、制裁罪犯、保護受害人和避免對同一事實作出相互矛盾的結論。還有人認為,允許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起精神損害賠償,可以有效地減少“私了”、報復案件的產生;25、審判操作不存在大障礙。實踐中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情況越來越多,也存在著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判決賠償死亡賠償費的作法。雖然審理附帶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是復雜的,但實踐中法院是可以辦好這類案件的,因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程序制度有利于解決審理刑事附帶精神損害賠償案件中的具體問題;36、刑法的懲罰功能無法取代民法的經濟賠償功能;47、有域外立法借鑒。從世界各國的立法來看,凡允許因犯罪行為而造成的損失在刑事訴訟中附帶加以解決的國家,如法國、德國等,立法都已明確規定包括精神方面的損害賠償。法國《刑事訴訟法》第3條第2款規定:“一切就追訴對象的犯罪事實所造成的損失而提起的訴訟,包括物質的、身體的和精神的損害,均應受理?!倍聡缎淌略V訟法》同樣也將“因侮辱和傷害身體”而遭受的損失納入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范疇之中。這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對于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立法,是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5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蘇滕律師,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山東省優秀律師事務所----山東民橋律師事務所民商合同部專職律師,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國家三級婚姻家庭咨詢師。執業以來一直專注于民商事法律業務的研究和實踐,并積累了豐富的實戰操作經驗;恪守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善于運用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辦案技巧解決客戶面臨的各種棘手問題,以細致、全面、專業的辦案風格獲得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及推薦;已成功辦理多起合同糾紛案件、債務追討案件、執行案件、建筑工程糾紛和勞資糾紛案件,擔任常年法律顧問。積極參與法律援助,為經濟困難群眾免費提供法律服務。擅長領域:交通事故、婚姻家庭、人身侵權、合同糾紛、刑事辯護、法律顧問等相關業務。蘇律師一直堅持“忠于委托,勤勉盡責”的做人做事原則,以實際行動詮釋律師的信仰和追求。
醫療事故鑒定需要多少錢呢
2021-01-13暴力查封的行政強制措施能否提起行政復議
2021-01-04房屋相鄰權糾紛與時效有否關系
2020-12-20實習生受傷屬于工傷嗎
2021-01-20臨時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嗎
2020-11-21醫療事故罪需要的證據
2021-03-08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新農村建設征地補償標準
2021-01-30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終止勞動關系領取失業保險條件
2020-12-31提前退休工種有哪幾種
2020-12-22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我國產品責任制度執行中有哪些問題與建議
2021-03-01人身保險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1-03-16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