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案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實施以來出現的新類型案件。多年以來,經過學術界不懈的探討以及司法實踐,雖然在理論研究方面有了進展,審判實踐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是由于立法上的缺陷及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公民在人身權。人格尊嚴方面的法律保護遠不夠全面和充分,為了能夠正確的處理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件,筆者擬在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和方法、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缺陷和改進等四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探討。精神損害賠償,是指民事主體因人身權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損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權人通過財產賠償等方法進行救濟和保護的民事法律制度。一、精神損害賠償的原則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原則,學者、專家有不同的見解,是學術界爭論不休的難題。對于精神損害賠償性質的認識正確與否,關系到現行立法和司法實踐,筆者根據《民法通則》的立法精神,結合我國的國情以及案件的具體情況,認為應該確定以下幾個原則:(一)撫慰為主,補償為輔的原則這一原則是由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所決定的。首先,法律規定精神損害可以物質賠償的目的,是受害人感情上的痛苦通過加害人的經濟賠償得到減輕或消除,對受害人起到撫慰作用。其次,按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立法精神來看,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不是獨立適用的責任形式,而是附加并用方式,因此,確定的賠償數額要適當。對于侵權程度較輕,影響不大的糾紛,也可以采取其他承擔責任的方式。(二)精神損害的賠償數額有所限制的原則對于精神損害賠償,適用金錢賠償,但是,對于賠償的數額應該有所限制。因為,精神損害賠償的目的是為了撫慰受害人,而經濟賠償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對此,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規定。例如,瑞士《債法》規定:人格關系受侵害時,以其侵害情節及加害人過失重大者為限,得請求撫慰金。《德國民法典》規定:非財產上損害,以法律有規定者為限,得請求賠償相當金額。目前,在審判實踐中,存在著當事人漫天要價的情況,動輒要求賠償上百萬,以表示案件重大、名人不可欺、受到嚴重損害或者為了提高案件管轄級別。在國外,高額精神損害賠償的案例不乏存在,但這不符合我國的國情。因為,一方面,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制度剛建立不久,缺乏經驗,需要總結和摸索經驗,另一方面,目前,我們國家經濟不是很發達,公民的經濟收入仍然偏低,如果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不加以限制,一味滿足受害人的要求,是脫離實際,而且難以執行的。(三)法官自由裁量原則這是指法律賦子法官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案件的賠償數額靈活確定的權利。由于精神損害與物質賠償沒有內在的比例關系,受害人的精神損失是無法用金錢精確計算的,法律只好賦予法官和合議庭擁有自由裁量權,適用自由心證的原則,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根據法律的一般規定結合審判員的實踐經驗,確定一個適當的賠償數額。在此,應該注意的問題是,第一,法官的自由栽量權是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前提,必須有法律授權。第二,適用自由裁量權應受一定的限制,不能毫無限制。二、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精神損害賠償范圍是指哪些民事權利受侵犯可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目前,我國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所規定的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由于精神損害賠償被限定在法定范圍內,就使得法律在沒有規定的其他人格權的,在受到侵犯時侵犯得不到法律的救濟,在實際生活中,產生了許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這說明我們的立法落后于實際生活。另外,世界各國的法律都十分重視精神損害賠償的立法和司法,保護人的精神權益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和世界民事法律發展趨勢來看,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除了上述四種權利外,立法或司法解釋至少還應考慮擴大以下幾種權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助理醫師在二級醫院獨立值班出現事故有責任嗎
2021-01-17房屋租賃協議中的押金
2021-01-26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什么是非法侵入住宅罪
2021-01-05閑置2年房產能抵押嗎
2020-11-21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合同債權質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房產中介費有哪些收費項目
2021-03-18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公司高管是否有法定競業限制
2021-02-15起訴狀事實勞動關系的申請確認范文
2021-01-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如何進行人身保險理賠辦理
2021-02-20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問題
2020-11-26人身保險可以有多個受益人嗎
2021-01-27"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