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理論界和實踐部門所關注的內容,但焦點往往對自然人方面的研究,對法人的精神損害賠償很少論及。本文試從法人的定義入手,從社會、法律、心理等層面論證法人人格權的存在,并由此得出法人精神損害賠償的實際發生,最后對諸如法人精神損害賠償原則、本質等問題提出了筆者的意見。關鍵詞:法人法人人格精神損害精神損害賠償前言精神損害賠償一直是近年來侵權行為法中的熱點問題。但主要是探討自然人精神損害賠償,而對法人精神損害賠償論及較少,甚至有學者還從不同方面來論證法人并沒有精神損害賠償。筆者認為,此說法有待商榷,如果我們從法人的定義、法人制度的形成以及法人的本質和精神損害賠償的基本問題入手,我們就會發現法人不僅有物質財產的損害,還有精神損害的賠償。一、法人和法人制度法人并不是自然出現的產物,它是社會發展到某一特定階段,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這種產生在最初是自發的。后來,政府或國家為了規范社會有序運行,便采用了文明的方式—―法律,來約束和規范法人。原始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缺少法人產生的物質基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有了飛速發展,但由于階級特權的存在使得法人的出現缺少階級基礎。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生產的擴大化使得個人之間必須聯合,這樣可以減少風險,增強投資與交易的信心,而這種聯合的方式便是法人。因此,法人制度的確立與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法人的出現,并不意味著法人概念的出現。法人的雛形是非法人性質的團體,如古羅馬出現了一些商業性團體和慈善性團體和中國古代的多人合作的“錢莊”、“商號”、“當鋪”等團體。但羅馬法中并沒有出現“法人”概念。最早的法人概念是在18世紀德國學者的學術著作中出現的。在立法方面,一直到1896年,《德國民法典》才對法人制度有了專門章節的規定。此后,日本、瑞士、前蘇聯、舊中國等國家的民法典,都明確規定了法人制度?,F今,世界主要國家或地區的民法典或民法中都不同程度地確立了法人制度。關于法人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流行觀點。第一,團體人說。這是臺灣學者鄭玉波提出的法人乃“法律賦予權利能力(人格)之一種團體人也?!雹俚诙?,獨立財產說。此說是由大陸學者張俊浩提出的“法人是民法賦予權利能力的自然人以及設有章程和管理機構的獨立財產?!雹凇斗▽W辭海》的解釋與張俊浩持相似觀點。“法人,依法定程序設立,有一定地組織機構和獨立的(或獨立支配的)財產,并能以自己名義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雹鄣谌?,兩合組織說。其代表是梁慧星先生,“所謂法人,是指由法律規定具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人合組織和財產組織體?!雹艿谒模鐣M織體說。臺灣法學家史尚寬在其《民法總論》中對法人的論述是這樣的。法人是“非自然人而得為權利、義務之主體者。”⑤除了上述的四種學說觀點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觀點,但有一點是相同的:法人是相對于自然人的另一類民事主體。這在立法上也體現了這一點,但是都沒有對法人下一個定義。只有社會主義國家前蘇聯和中國在民法典或民法中有法人定義。蘇俄1922年民法第13條,“凡人,機關或團體之結合,其自體,能取得財產權利,承擔義務,并在法院起訴及應訴者,認為法人。”這部民法典經完善之后,蘇聯在1964年民法典第23條又規定,“凡擁有獨立的財產,能夠以自己名義取得財產權利和人身非權利并承擔義務,可以在法院、仲裁署或公斷法院起訴和應訴的組織,都是法人。”我國《民法通則》第36條也給出了法人的定義。誠然,法人無論從學理還是其在立法上,都是相對于自然人的另一類民事主體。但依筆者之見,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聯系,從法人的設立、活動、意志自由、終止和消滅等環節來看,無不是自然人的因素在其中起了決定的作用。法人出現,是由近現代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而民法規范法人的重點,是營利性的商事公司及其他企業組織。但我們不能否認,法人帶有自然人的痕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要立案就沒有追訴期嗎
2020-11-15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計算機應用程序可否獲得專利
2021-02-14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降薪是否需要變更合同
2021-02-22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投保人有哪些主要義務
2020-12-31因車輛丟失同時起訴停車場和保險公司應當如何處理
2020-12-17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摩托車撞到汽車交強險賠嗎
2021-02-05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土地流轉的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2新農村拆遷補償條例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