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是否可以隨時提出
不可以,精神損害賠償提出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根據《民法總則》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民法總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民法典替換。
可以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情形有以下幾個:
1、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2、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3、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1)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2)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3)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4、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1)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2)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3)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相關問題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仍有疑問,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抽逃注冊資金罪的認定和判刑
2021-01-02家暴離婚需要什么證據
2020-12-23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試用期想離職公司不肯怎么辦
2021-02-27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勞動爭議能主張前幾年的年假嗎
2020-12-14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外資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保險業務是什么
2020-12-27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保險受益人法律問題研究
2020-12-09如何讓保險索賠變得容易?
2021-01-07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公租房拆遷中,被拆遷人如何安置
2020-11-24梅州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2養殖場被征收賠償標準
2020-12-11農村拆遷安置小區回遷房如何購買
2020-12-25發生房產糾紛應該怎么做
2021-03-19被拆遷人與拆遷安置人的區別
2020-11-14溫州拆遷安置房轉移登記服務指南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