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可能因法律顧問或律師執行有疏忽要求賠償,但承包商向業主的律師要求賠償是比較罕見的。在一個案例中,律師為業主準備了招標和合同文件。這些文件要求業主在發出開工令以前應獲得相應的土地使用權和道路的通過權。結果業主在沒有獲得土地使用權和道路通過權的情況下就發出了工程開工令,這就使承包商因過早動員和進場受阻造成經濟損失。法庭認為,律師知道或應當知道承包商是信任律師的專業能力并依賴律師提供的材料采取相應行動的。在本...[詳細]
工程師不合理拒絕承包商的設備采購合同是否構成侵權?
在建筑合同中,工程師的地位是比較特殊的,一方面工程師是作為業主的代理人替業主進行合同管理,另一方面他又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工程師對設備采購等有相當大的權力,甚至是特權。工程師與承包商沒有合同關系,一般工程師發出的指令即使給承包商造成了損失,這一損失也由業主承擔。但工程師的權利并不是絕對的,權力的行使是應當有合理界限的,尤其在工程師有惡意侵權行為時應當考慮讓工程師承擔相應的...[詳細]
建筑行業的管理部門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原則上講,行政管理部門也會侵權,也應該承擔侵權責任。比如,一個工程項目的建筑和技術規范需要有關部門的批準,經過批準的這一工程發生了墻體倒塌事故并將作業的工人砸死,受害人即有權要求該部門承擔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規定的就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職務侵權責任。后來通過的《行政訴訟法》中專門有...[詳細]
市政府應對道路防護欄的安全承擔侵權責任?
如前所述,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有一定難度的。此外,要確定政府機關是否要承擔侵權責任,還應當對政府的行為有所區別。在我國行政訴訟只能針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不能要求政府對其抽象行政行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1]。
這一制度類似美國法院將政府的行為區別為“計劃水平上的決定”還是“操作水平上的決定”。如果屬于“計劃水平上的決定”,則政府機關就不能承擔侵權責任。所謂“計劃水平上的決定”發生在政策制訂階段,這時政府考慮權衡的是如何...[詳細]
地基滲水導致房屋裂縫,誰承擔責任?
經常發生地基不適當導致房屋裂縫的情況,這是通常是工程已經竣工多年以后了。在這種情況下應具體分析各方的責任。在一個案例中,業主聘用了監理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聘用了土壤工程師和地基工程師。該工程發包給了承包商。在房屋建成并交付業主一年半以后發現房屋出現多處裂縫,經技術分析后認為,出現裂縫的原因是地下水滲入地基,致使土壤膨脹進而導致了房屋裂縫。我們分析本案的各方責任...[詳細]
建筑物幾經轉手,承包商承擔缺陷責任?
承包商不僅要對業主承擔侵權責任,而且要對經轉手后的未來建筑物的主人負責,即使承包商同未來建筑物的主人沒有任何合同關系,甚至在承建過程中,承包商根本就不知道未來的主人是誰,他們也須對其所承建的建筑物的缺陷承擔責任。我們要牢記,侵權責任是不受合同關系的限制的。例如,一個開發商自己承建了一棟公寓,他將房屋賣給了一個家庭,這個買主又將房子租給一個承租者。承租者家的小孩在打開水龍頭時被開水燙傷。在本案中由于導致熱水過熱的原因是開發商所建房屋的熱水供應系統沒有加裝冷熱水混合閥...[詳細]
建筑合同當事人如何避免承擔意外責任?
任何人都不能漠視法律,否則就可能承擔自己完全沒有想到的責任。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的發生,建筑合同的當事人必須對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和自己所承擔的角色以及對他人所要承擔的義務有清晰的認識。例如,一個代理人是以他人的名義,代理他人從事某些行為。他在從事這些活動的時候必須將這一代理關系告訴有關第三人,否則,他就有可能承擔本應由被代理人承擔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打人致輕傷一級判什么刑2019年最新規定
2020-11-24贍養協議公證細則
2021-01-18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安置房沒拿到房產證可以贈與嗎
2020-12-06離職后是否還要遵循保密協議
2021-02-26法律對重復投保的賠付金額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7交通事故被保險人無責,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0-12-18出境旅游保險種類有什么
2020-11-16保險法律法規有哪些,如何實施
2021-02-16婚內財產保全保險以及注意事項
2021-02-17安全責任事故保險拒賠的理由
2020-11-11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有限制嗎
2021-02-19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法律對于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流轉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工廠土地轉讓協議怎么寫
2020-12-02農村拆遷空掛戶有補償嗎
2020-12-24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什么要求
2020-12-04最新拆遷補償方式有幾種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