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損害賠償的原則有哪些
1、環境利益原則
法國法上有句格言:“無利益即無訴權”。筆者以為,利益除了其經濟內容以外,更體現了一種社會關系。在環境侵權中,環境利益在本質上體現了環境侵權中加害人、受害人以及作為媒介的環境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環境損害賠償應該著眼于從這多重的關系中找出利益的損失予以填補。由于環境利益關系的復雜性,導致環境損害也是多層次的:既有環境損害,也有以環境損害為媒介而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害;既有現有利益的損失,也有可預期利益的損失;甚至于既有當代人環境利益的損害。也有對后代人環境利益的損害。以環境利益原則作為環境損害賠償法的核心原則,明晰了環境侵權關系以及損害的范圍,有利于環境損害的填補。同時,環境作為一種內部結構復雜的社會關系從而具有廣泛性,囊括了多個利益主體,即只要造成環境利益的損害,利益相關者就可以環境損害賠償,這樣既便利環境侵權受害人獲得賠償,也解決了跨時空領域的環境侵害,既維護當代人環境利益,也追求代際公平,更重要的是,環境利益原則確立的環境利用主體和損害范圍的廣泛性,施以污染者更大的壓力,符合預防為主的原則,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價值目標。
2、全面賠償原則
全面賠償即有環境損害即須賠償,既要賠償環境侵權造成受害人的直接損失,也要補償間接損失和精神損失,更要兼顧雖造成環境損害而未明確造成對人們的損害場合下的環境利益的補償。
3、限定補償原則
由于環境侵害具有廣泛性、深刻性、多元性、持續性,其賠償數額往往難以確定,在能確定的情況下,其數額也必將巨大,勢必會使加害人不堪重負。從而影響工業企業為了社會公共利益進行的經濟活動。因此。有必要對加害人的賠償數額予以限制,實現對環境侵權加害人和受害人的平等保護,至于限定范圍之外的損害,可以通過強制責任保險予以彌補。如果說全面賠償原則涉及的是賠償范圍的規定,限定賠償原則涉及的是具體數額的確定;如果說全面賠償原則是為了填補受害人的損失,限定賠償原則則是兼顧了環境侵害人的利益。
4、懲罰性賠償原則
雖然環境侵權歸責以無過失責任原則為基本理念,而不問加害人是否有過失,但在具體的賠償過程中不加區別有無過失的情形,顯然不符合法律的基本價值取向,因此有必要對有過失的環境侵害行為施以更重的責任,予以懲罰性賠償;這將課以危險事業經營者更多的謹慎注意義務,對其造成壓力,體現環境法的預防原則。
5、考慮當事人經濟狀況原則
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確定和具體執行時要兼顧環境侵權當事人的經濟狀況,尤其是賠償數額方面要合理,在訴訟的執行措施中也有執行終結等制度進行利益調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者在什么情形下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07動產質權人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2021-03-01協商解除合同是否要通知
2021-01-19公司能扣員工多少工資,能全扣嗎
2021-03-16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解除勞動合同能恢復嗎
2021-02-24勞動關系轉移證明
2021-01-17試用期要交保險嗎
2021-02-11個人人身意外保險的保額有上限規定嗎
2021-01-23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保險公司再保險都有哪些內容
2020-12-20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變額年金 VariableAnnuity
2021-03-07土地承包關系的時限會有什么影響
2021-03-03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屬于什么案件
2021-02-21集體林地承包有關政策有哪些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