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及免責事由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有:(1)損害事實,包括:財產損害,人身傷害,環境享受損害。(2)因果關系,指環境損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具有直接因果關系,即受害人的損害是因行為人的排放物或破壞環境原因造成的。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免責事由又稱抗辯事由,是指環境法所規定的在因環境侵權致人損害時加害人可以不承擔民事責任的事由。包括:(1)不可抗力。《環境保護法》第41條第3款規定:完全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依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損害的,免于承擔責任。(2)受害人過錯。(3)第三人的過錯。《海洋環境保護法》第90條規定,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者過失,造成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由第三人排除危害,并承擔賠償責任。(4)戰爭行為。
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
(1)排除危險。
環境法上的排除危險是指,國家強令已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環境危害者,排除可能發生的危害或者停止已經發生的危害,并消除其影響的民事責任形式。包括:消除、治理已造成的污染,使其不再繼續危害他人;設置或加強防治污染的措施、設備;停止正在進行的污染環境。
(2)賠償損失
環境法上的賠償損失是指,國家強令污染環境者以自己的財產彌補對他人所造成的財產損失的民事責任形式。包括:直接損失,指環境危害所直接造成的受害人財產的減少或喪失。對直接損失加害人應全部賠償。直接損失針對的是直接受到損害著,不包括間接損害者。間接損失,指因環境危害造成受害人財產或人身受到損害,而這種損害又使受害人失去預期利益。對間接損失原則上也應全部賠償。(3)恢復原狀
《草原法》規定:臨時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過2年,并不得在臨時占用的草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構筑物;占用期滿,用地單位必須恢復草原植被并及時退還。(4)返還財產
《土地管理法》第77條規定:對農村和城鎮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都規定違法者要退還非法占用的土地。
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課題,環境侵權的民事責任為受害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環境侵權法在維護公民環境權方面的功能越來越重要。完善和發展環境侵權中的民事損害賠償制度,是切實保護權利主體的合法權益所必需的,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環境侵權案件中被告抗辯事由的介紹了,其實這種抗辯事由小編覺得還可以做一些嚴格的限制。畢竟我們的環境只有一個,大家一定要學會保護環境。大家還有什么不懂的話可以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身損害三級怎么算
2021-01-08環境污染糾紛誰有舉證責任
2021-03-13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債權人能否選擇按份共同保證的保證人中一人起訴
2021-01-11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上海離職補償金標準最長補償多少月
2020-11-26農村住房可以登記為個體戶經營場所嗎
2020-12-03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對每一危險單位的風險管理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0保險合同如何變更
2021-01-30保險合同糾紛案例分析有什么
2021-02-21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什么是代位追償權
2021-01-03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耕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16國有土地出讓土地增值稅怎么算
2020-12-26有關物權法的基本法律知識(二)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