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處罰條例規定是什么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規范環境行政處罰的實施,監督和保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應當給予環境行政處罰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本辦法規定的程序實施。
第三條【罰教結合】實施環境行政處罰,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引導和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四條【維護合法權益】實施環境行政處罰,應當依法維護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保守相對人的有關技術秘密和商業秘密。
第五條【查處分離】實施環境行政處罰,實行調查取證與決定處罰分開、決定罰款與收繳罰款分離的規定。
第六條【規范自由裁量權】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必須符合立法目的,并綜合考慮以下情節:
(一)違法行為所造成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程度及社會影響;
(二)當事人的過錯程度;
(三)違法行為的具體方式或者手段;
(四)違法行為危害的具體對象;
(五)當事人是初犯還是再犯;
(六)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的態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
同類違法行為的情節相同或者相似、社會危害程度相當的,行政處罰種類和幅度應當相當。
第七條【不予處罰情形】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處罰。
第八條【回避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近親屬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
(三)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的其他回避情形。
符合回避條件的,案件承辦人員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也有權申請其回避。
第九條【法條適用規則】當事人的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兩個以上環境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條款,應當適用效力等級較高的法律、法規或者規章;效力等級相同的,可以適用處罰較重的條款。
第十條【處罰種類】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環境行政處罰的種類有:
(一)警告;
(二)罰款;
(三)責令停產整頓;
(四)責令停產、停業、關閉;
(五)暫扣、吊銷許可證或者其他具有許可性質的證件;
(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七)行政拘留;
(八)法律、行政法規設定的其他行政處罰種類。
第十一條【責令改正與連續違法認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及時作出責令當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行政命令。
責令改正期限屆滿,當事人未按要求改正,違法行為仍處于繼續或者連續狀態的,可以認定為新的環境違法行為。
第十二條【責令改正形式】根據環境保護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行政命令的具體形式有:
(一)責令停止建設;
(二)責令停止試生產;
(三)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
(四)責令限期建設配套設施;
(五)責令重新安裝使用;
(六)責令限期拆除;
(七)責令停止違法行為;
(八)責令限期治理;
(九)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設定的責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的行政命令的其他具體形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行為種類和規范行政案件案由的規定,行政命令不屬行政處罰。行政命令不適用行政處罰程序的規定。
第十三條【處罰不免除繳納排污費義務】實施環境行政處罰,不免除當事人依法繳納排污費的義務。
第二章實施主體與管轄
第十四條【處罰主體】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環境行政處罰。
經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授權的環境監察機構在授權范圍內實施環境行政處罰,適用本辦法關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規定。
第十五條【委托處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委托環境監察機構實施行政處罰。受委托的環境監察機構在委托范圍內,以委托其處罰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委托處罰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監督受委托的環境監察機構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并對該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十六條【外部移送】發現不屬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管轄的案件,應當按照有關要求和時限移送有管轄權的機關處理。
涉嫌違法依法應當由人民政府實施責令停產整頓、責令停業、關閉的案件,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立案調查,并提出處理建議報本級人民政府。
涉嫌違法依法應當實施行政拘留的案件,移送公安機關。
涉嫌違反黨紀、政紀的案件,移送紀檢、監察部門。
涉嫌犯罪的案件,按照《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等有關規定移送司法機關,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第十七條【案件管轄】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管轄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行政處罰案件。
造成跨行政區域污染的行政處罰案件,由污染行為發生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管轄。
第十八條【優先管轄】兩個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都有管轄權的環境行政處罰案件,由最先發現或者最先接到舉報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管轄。
第十九條【管轄爭議解決】對行政處罰案件的管轄權發生爭議時,爭議雙方應報請共同的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管轄。
第二十條【指定管轄】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為其管轄的案件重大、疑難或者實施處罰有困難的,可以報請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管轄。
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認為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處罰確有困難或者不能獨立行使處罰權的,經通知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當事人,可以對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管轄的案件指定管轄。
上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將其管轄的案件交由有管轄權的下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
第二十一條【內部移送】不屬于本機關管轄的案件,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處理。
受移送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報請共同的上一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通過律霸網小編介紹了環境污染處罰條例規定,相信你對這方面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認識。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不管是公民還是企業法人只要其行為觸犯了環境污染的相關規定,都必須接受環境污染處罰條例,如果涉嫌刑事犯罪的還會被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如果你還有相關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在線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合同糾紛案需要提供什么證據
2020-12-22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2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農村信用社擔保合同擔保期是多久
2021-03-23遺囑繼承的房產出售后交哪些費用
2021-02-23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五一勞動節三倍工資有幾天
2021-01-04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保險公司最多可以賠償的費用是多少
2020-12-18一般保險合同糾紛案例
2020-11-17保險公司不認交警判的責任怎么辦
2021-03-17無駕照發生保險公司應否賠償
2021-01-25二手車車險不予理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8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保險合同在何種情況下需要變更
2021-01-08意外撞傷自家人,能要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14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