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介紹2000年8月,某村村民委員會為解決該村近百戶村民提出的因聽不到廣播,生產、生活不便的實際困難,在原告周某某房前約40米處安裝一25瓦廣播喇叭,并于每日晨7時至7時30分,轉播中央新聞,中午11時30分至11時45分,轉播區級新聞,晚5時30分至6時30分,轉播區級新聞和鎮級廣播節目,并根據不同生產季節和工作需要,臨時安排村級廣播與通知。2002年3月開始,原告以廣播喇叭聲嚴重干擾生活、學習為由,兩次找到被告,要求予以解決,未果。2002年7月,原告自行委托區環境保護監測站進行噪聲監測,監測結果為:測點1晝間73.5DB,測點2晝間73.6DB,超出國家規定標準。以此為據,原告起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拆除廣播喇叭并要求賠償因廣播噪聲對其造成的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損失。二、焦點問題法院對于農村廣播產生的噪音是否應列入環境噪聲污染的范圍、農村廣播所產生的音量是否應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持有不同意見。最后的處理意見認為,農村廣播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輿論工具,辦好農村廣播事業對于廣大農村群眾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重要作用。農村廣播產生的音量是否為環境噪聲相關法律所規范,尚無明確的規定。因此,對原告以被告廣播音量超出規定標準,屬環境噪聲污染為由,要求被告拆除廣播喇叭的請求,無法律依據,不予支持。同時認為因原告不能證實其所患神經衰弱與廣播音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判決駁回了原告的賠償請求。三、分析意見本案在訴訟過程中,原告向法院提供了醫院的診斷證明書、休息證明、醫療費單據以及區環境保護監測站的監測結果等證據。本案的法律關系簡單,爭議的核心問題主要在于農村廣播到底應否列為噪音污染。《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2條第1款對“環境噪聲”的概念做了立法解釋,就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環境噪聲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環境噪聲是由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振動造成的,具有無形性和多發性。第二,環境噪聲具有影響范圍上的局限性、分散性和暫時性。第三,環境噪聲具有危害性及其危害的不易評估性。依照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2條第3款的規定,環境噪聲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并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同時在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上,國務院環境保護部門依照法定程序對各類不同的功能區域內環境噪聲最高限值作出規定即《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該標準適用于城市區域,鄉村生活區域參照其中的1類標準執行,1類標準規定晝間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筆者認為,本案農村廣播可以列入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范圍。理由是該廣播的音量超過了噪聲排放標準(有區環境保護部門的環境監測數據佐證),符合環境噪聲的特性。認定一種聲音到底是不是噪聲,關鍵在于該聲音是否被控制在正常的音量范圍之內,看它是否危害了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而不是看它的播放內容是什么。超出規定標準范圍的聲音排放就要受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范。可以舉一簡單的例子,一首樂曲被控制在正常的音量范圍內,它是讓人陶冶情操、賞心悅目的,一旦它被不加限制的播放它就是噪聲污染,就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同樣,因為農村廣播是一種政策宣傳工具,即使超過排放標準也不構成噪聲污染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農村廣播的正常使用無疑有助于政策宣傳,但是如果對它的音量可以不加限制一樣會對周圍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帶來危害。所以針對本案,被告在原告家房前40米處安放廣播喇叭,廣播的音量超出國家規定的標準(測點1晝間為73.5分貝,測點2為73.6分貝),影響了原告的正常生產、生活,可以認定被告播放的廣播屬于噪聲污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買賣合同有擔保人嗎
2021-01-19無期徒刑要一輩子待在監獄里面嗎
2021-01-28我國現行行政訴訟原告資格制度是怎樣的
2020-12-29農村自留地建房需要經過地方允許嗎
2021-02-14辭退職工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6子女不贍養老人判決后多久生效
2020-11-19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如何認定夫妻債務
2021-03-15二審發回重審需要另行組成合議庭嗎
2020-11-10財產保全必須提供對方賬戶嗎
2020-11-15股票如何繼承
2020-11-26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勞動者如何協商調崗保證自身權益
2020-12-15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勞動合同、勞務合同和聘用協議書的區別
2021-01-10勞務合同甲方需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4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